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會召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作出了醫(y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重要部署,。3年來,,一批又一批醫(yī)療人才帶著總書記的囑托和黨中央的關懷,奔赴西藏送醫(yī)送藥,、救死扶傷,,被當?shù)厝罕娪H切地稱為“安吉拉”“好門巴”“活菩薩”。這群人,有一個共同的稱謂——醫(y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隊隊員,。
一份情懷
3年間,,格桑花謝了又開,,從北京,、遼寧、上海,、安徽,、廣東、重慶,、陜西7省市選派的醫(y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專家們,,走了一撥又來一撥,每年一換,、壓茬推進,,如今已有3批、519人,。他們的足跡遍及雪域高原的角角落落,,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撐著他們義無返顧、奉獻高原,?
是責任,,是初心,是家風,,更是情懷……
是責任,! 2016年,孫永安第一次進藏,,看望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第一批組團式援藏隊員孫葳,。當他看到西藏與內地醫(yī)療事業(yè)的差距時,深受觸動,,參加組團式援藏的想法在他的心里萌生,。2017年,孫永安主動請纓,,成為醫(y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隊中的一員。
是初心,!唐菲菲說,,醫(yī)者仁心礪初心,正是共產黨員的初心讓她立志到西藏工作,,用所學所長改善西藏落后的醫(yī)療現(xiàn)狀,。
是家風!劉東武的父母都是老黨員,他們經常告誡劉東武要感謝黨的恩澤,,“戒利遠名為國憂”,。當他告訴父母援藏的想法時,父親大聲連連說“好事,、好事”,。臨行前,劉東武的父親因心臟病住院,,為了讓兒子安心前行,,病床前,父親三番四次為兒子打氣,。
是情懷,!“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劉慶華說,,“只要西藏需要,義不容辭,?!边@是他對西藏的錚錚承諾。為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群眾的衛(wèi)生與健康水平,,他甘愿舍小家為大家,,負重前行。
像孫永安,、唐菲菲,、劉東武、劉慶華一樣,,全體醫(y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者用實際行動書寫了醫(yī)者仁心的使命與擔當,,他們聽從黨的召喚,從繁華的都市來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實現(xiàn)人生價值,,書寫新時代西藏醫(yī)療新篇章。
一份擔當
對于初上高原的人,,高原反應絕不會有絲毫的“怠慢”,,尤其是在“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
剛下飛機,,頭昏,、胸悶、心慌,、嘔吐等高原反應輪番上陣后,,趙當霞暈倒了,。送到醫(yī)院,檢查結果如下:血氧飽和度85%左右,、血紅蛋白升至200g/L,、心率達150-160次/分。
蘇醒后,,面對眾人的勸慰,,趙當霞堅定地說:“援藏人可能會缺氧,但絕不缺乏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睉{借著堅定的信念與毅力,忍受著身體的不適,,5天后,,趙當霞投入了工作。
比起生活的種種不易,,阿里人民看病難的現(xiàn)狀更讓趙當霞揪心,,“沒有呼吸機,就捏壓復蘇囊不停歇,;辦公樓沒有衛(wèi)生間,,為節(jié)約時間,就選擇上班期間不喝水,;為把復蘇動作做到位,,56歲的王國恩醫(yī)生一分鐘平均按壓患者胸骨100次,未敢停歇......”
海拔高,,標準更高,;困難多,辦法更多,。沒有C臂機,,就采用土辦法,手術前抬患者去放射科定位,;沒有X光機,,就憑著多年積累的經驗,用手指去感受肋骨和橫突,;沒有輔助的專職器械師,,沒有助手,就3個角色一人擔當……就這樣,,首例頸椎外科手術,、首例腰椎壓縮性骨折切開復位釘棒內固定手術在世界之巔順利開展,并圓滿完成,。
奇跡無處不在。第一次來到拉薩市人民醫(yī)院,常文靜眼里的血透中心還只有一堆堆的裝修材料和一張圖紙,??磮D紙、監(jiān)督工程,、研究血透中心裝修布局,、安裝設備、規(guī)范設計治療流程,、調試透析設備……歷時7個月,,在她的帶領下,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拉薩市人民醫(yī)院血透中心建立并正式啟動,。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3年間,醫(y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隊員們在雪域高原艱難前行,,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用超人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醫(yī)療奇跡。
一份深情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不覺得悲涼,。”孫凌認為,,冰心先生這段話詩意地詮釋了醫(yī)療護理工作,。
經孫凌的及時治療,一個月后,,患嚴重肺動脈高壓的嬰兒肺動脈高壓明顯降低,,緊閉的雙眼睜開了,,嘴角露出了淺淺的笑容。抱起臉色紅潤的患兒,,孫凌笑著朝年輕夫婦做了一個OK的手勢,,年輕夫婦眼里泛出淚花,豎起了大拇指,。
一位顫顫巍巍的老人在義診結束后,,一言不發(fā)向醫(yī)生們深深鞠躬的情景,讓李川江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那一刻我感覺到了幸福,。”
為改變百姓不良生活習慣,,引導健康生活,,江愛國精心制作了《支持母乳喂養(yǎng)、科學喂養(yǎng)》的講座文章,;楊萬玲組織編寫了《健康教育手冊》,,在門診病房免費發(fā)放;關玉霞協(xié)調舉辦了“全區(qū)首屆護理質量控制中心培訓班”……
有一種信仰來自時代,,有一種情感源于內心,。3年間,一批又一批醫(y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隊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躬身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精神,,在延伸服務中增進醫(yī)患感情,,以深情大愛鋪設了一條健康之路。(通訊員 劉毅 記者 王莉)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