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馬來西亞馬六甲12月20日電 通訊|走進馬六甲,,見證中馬人文旅游熱
新華社記者王嘉偉 李奕慧
坐落在航線交錯的馬六甲海峽一側(cè),,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總是一番熱鬧景象,。即便是在雨季,這里依舊熙攘,。其中,,不乏慕名而來的中國游客,或漫步于馬六甲河畔,,或穿行在街市巷弄之間,,感受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多元文化交融的獨特韻味。
歷史上,,馬六甲是東西方商品交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jié)馬六甲的故事,,廣為人知。如今,,歷史記憶與現(xiàn)代風貌交相輝映,,大批中國游客前來探訪鄭和遺跡,體驗中國文化“出?!钡膭e樣魅力,。
“小時候?qū)W到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就像在心里種下一顆種子,,總想到馬六甲看看,。”在馬六甲鄭和文化館,,杭州游客王霖告訴新華社記者,,今年恰逢中馬建交50周年,,免簽政策讓他能夠順暢入境馬來西亞,完成兒時心愿,?!皻v史課本里的故事如今出現(xiàn)在眼前,我真切感受到文化交流如同紐帶,,加深中馬兩國之間的聯(lián)系與理解,。”
自去年12月中馬兩國實施簽證互免政策以來,,兩國人民交流互動日益頻繁,,跨境旅游從過去的“鳳毛麟角”變成如今的“說走就走”,更從以往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變?yōu)槿缃竦奈幕疃扔?。今年?0個月,,到訪馬來西亞的中國游客超250萬人次,馬方赴華游客達108萬人次,,實現(xiàn)雙向奔赴,。
“很多游客不再只是觀光旅游,而是進行文化深度體驗,?!倍嗄陙碇铝τ谕茝V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馬六甲鄭和·朵云軒藝術(shù)館館長黃文慶介紹,近年來,,馬六甲舉辦許多具有中國元素的文化活動,,如推廣鄭和文化、峇峇娘惹文化以及賽龍舟慶端午等民俗活動,?!爸袊幕叱鰜怼⑴c本土文化融合,吸引大量中國游客前來,,深度體驗這種‘美美與共’的文化之旅,。”黃文慶說,。
??這是12月3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拍攝的雞場街景觀,。新華社發(fā)(張紋綜攝)
在以雞場街為中心的馬六甲歷史城區(qū),各具特色的騎樓,、商鋪林立,,這里不僅是鄭和駐扎馬六甲時設立“官廠”的所在地,也是早期華人遷居南洋的落腳點,。漫步騎樓間,,不時有三兩名擎著紙傘、穿著娘惹服飾的游客從記者身邊走過,?!榜R六甲的‘小娘惹’文化與中國淵源頗深,,我在地理書和電視上都看到過,來到這里旅游,,就是想親身感受一下這份獨特的文化,。”來自福建的游客李婷說,。
峇峇娘惹,,是指當時遷居馬六甲的華人與當?shù)鼐用裢ɑ槎纬傻淖迦海行院蟠Q為“峇峇”,,女性后代則稱為“娘惹”,。隨著族群不斷發(fā)展壯大,峇峇娘惹在保留中華傳統(tǒng)習俗的同時吸收馬來人的文化,,形成獨特文化體系,。在飲食、語言,、服飾等方面,,峇峇娘惹成為中馬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象征。
??12月4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小娘惹餐館老板娘黃露絲(中)上菜,。新華社發(fā)(張紋綜攝)
“越來越多的游客尋找娘惹餐,,想親自嘗試?!痹隈R六甲雞場街的小娘惹餐館,,店主黃露絲向記者介紹,很多游客了解到峇峇娘惹文化后,,也想品嘗一下娘惹菜的味道,。“我是第五代娘惹,,特別希望能把正宗的娘惹菜分享給大家,。”黃露絲說,,“娘惹餐融合廣東,、福建的烹飪風格和馬來西亞的本地特色,味道很特別,,甜中帶酸,、酸里有點辣,很多游客嘗過后都還想再吃,?!?/p>
“以前來東南亞旅游,,喜歡去海島欣賞自然風光,現(xiàn)在更多希望感受華人下南洋的歷史,,看看中華文化在南洋的繼承和發(fā)揚,。”參觀完馬六甲的峇峇娘惹博物館后,,來自北京的游客王珊珊對記者說,,在這里,她看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以及在與當?shù)匚幕诤虾笳宫F(xiàn)出不同特色,,體會到情感上的共振,“我們在海外也彷佛有了‘家’的感覺”,。
??12月4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馬來西亞馬六甲歷史城區(qū)(雞場街)工委會主席顏天祿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新華社發(fā)(張紋綜攝)
“在中馬兩國共同實施免簽政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中國游客來到馬六甲,推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瘪R來西亞馬六甲歷史城區(qū)(雞場街)工委會主席顏天祿對新華社記者說,“馬六甲是鄭和和平精神的輻射地,、中馬文化融合共生的峇峇娘惹文化堡壘地,。這里不僅能讓中國朋友體驗南洋華人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tǒng),還能讓人們感受到兩國人民世世代代的深厚友誼,?!?/p>
??12月5日,中國游客在馬來西亞馬六甲景區(qū)內(nèi)拍照,。新華社發(fā)(張紋綜攝)
歲末臨近,,新春將至,馬六甲也將換上新春裝扮,。談及明年,,顏天祿充滿期待地說:“2025年是鄭和下西洋620周年,也將是雞場街連續(xù)第35年舉辦迎新春活動,。相信豐富的文化活動將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來馬六甲感受當?shù)氐拇汗?jié)氛圍?!?/p>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