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在“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北京主會場拍攝的繪畫作品,。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2022年新年第一天,“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舉行,,三地青年學子與正在天宮空間站執(zhí)行任務的神舟十三號乘組面對面,,向航天員提問。聆聽飛天故事,、感受時代精神,、暢想美好未來,這是神舟十三號乘組送給青年學子們的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
愛國是中國載人航天不變底色
“新年好,!”下午3點15分,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準時出現(xiàn)在鏡頭前,向大家揮手致意,。三人身姿挺拔,、神采奕奕,胸前的五星紅旗鮮艷奪目,。
愛國,,是載人航天精神的靈魂,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不變的底色,。三十載攻堅克難,,一朝圓夢飛天,幾代中國航天人揮灑汗水,、奉獻青春,,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推動著中國一步一步走向航天強國,。
“精神所在就是血脈所在,,就是力量所在,。”翟志剛這樣形容載人航天精神的寶貴價值,。他分享了一個細節(jié):在航天員大隊的門楣上,,寫著“祖國利益高于一切”八個大字,字字千鈞,。面對重重挑戰(zhàn),,這八個大字始終給予他力量?!坝袊庞屑?,無論我們飛多高、飛多遠,,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愛國主義將永遠是激勵我們飛天的動力源泉。我相信,,大家只要把國家的利益擺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就一定能一往無前,克服困難,?!钡灾緞偵钋榈卣f。
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中國載人航天史就是一部科技報國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tǒng)副總設計師柏林厚向大家介紹了中國載人航天令人自豪的一個側面:“機械臂對中國載人航天來說是個全新的領域,,難度非常大。我們在2006年組建精英團隊,,日夜攻關,,2021年4月,機械臂隨核心艙發(fā)射入軌,。在機械臂技術攻關的過程中,,團隊發(fā)布了多項行業(yè)標準,引領了國家空間智能設施的中國建造之路,?!?/p>
航天夢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夢想,中國航空航天事業(yè)中,,不乏港澳科學家的身影,。嫦娥五號的采樣執(zhí)行裝置和“天問一號”的落火狀態(tài)監(jiān)視相機由香港理工大學研發(fā)制造,澳門科技大學參與了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所有探測任務數(shù)據(jù)分析,。航天夢也激蕩著港澳同胞的愛國情,。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澳門籍學生陳希蘊說:“與航天員的對話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載人航天精神的力量,。無論飛多高多遠,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我們的后盾,。對于我們港澳學子來說,,心懷祖國,主動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就是愛國主義最真切的表達,。”
不懈奮斗換來“感覺良好”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大屏幕上,回放了三位航天員出艙作業(yè)的畫面,,三人不約而同地說出“感覺良好”四個字,,地面指揮中心傳來一陣陣掌聲。
這四個字,,航天員說起來很輕松,,但實現(xiàn)這四個字的過程,卻是航天員與廣大科研人員艱難的跋涉和不懈的奮斗,。
實現(xiàn)了“比登天還難”的目標是什么感受,?如何做到永不放棄?面對提問,,葉光富在現(xiàn)場給出了答案,。“從學生成為飛行員,,到入選航天員,,再到執(zhí)行飛行任務這三級跳中的每一跳都不可能輕松實現(xiàn),每個人都不可能一步登天,?!比~光富說,每一位航天員都經(jīng)歷了嚴格的選拔和艱苦的訓練,,很多人一等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可能是一輩子,,大家始終堅持不放棄,,守住了初心,耐住了寂寞,,也經(jīng)住了考驗,。“就像幼苗要破土而出之前,一定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寒冬的積蓄和積累,?!?/p>
航天員在經(jīng)受磨礪,科研人員同樣在經(jīng)受考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系統(tǒng)總設計師程堂明介紹,,搭載天舟二號的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曾遭遇嚴重的泄漏事件導致發(fā)射推遲。試驗隊員不眠不休排查故障,、消滅隱患,,終于在9天后成功完成火箭發(fā)射任務。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可以形容‘感覺良好’背后的心情。這是一種經(jīng)過重大考驗,、突破重重困難,、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钡灾緞傆靡痪涿飨脑娫~來形容“感覺良好”,。“在后續(xù)的任務中我們還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但是我們堅信,,我們一定能在完成任務落地以后,讓全國人民看到我們歸來之時依舊‘感覺良好’”,。翟志剛話音剛落,,現(xiàn)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一幅幅航天人的簽名照片從大屏幕上掠過——30年多年來,,幾代航天人青春接力,,托舉起中華民族飛天夢想。唯有奮斗,,才能不斷克服艱難險阻;唯有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始終“感覺良好”,。作為航空航天專業(yè)的學子,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博士生趙雪軒深受觸動:“一朝飛天的背后是航天員和科研人員持之以恒的奮斗和努力,,看到這些,,更堅定了我投身祖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的決心。我立志成為一名航天人,,為中國航天夢飛得更高更遠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夢想永不失重 腳步始終向前
《中國夢》《太空旅行》《太空友誼》《太空救援》《太空動物園》《地球歡迎你》《星際列車》……這些11個中西部地區(qū)的孩子們的畫作,被帶入太空,,組成了“天宮”舉辦的首個“太空畫展”,。當王亞平將鏡頭對準一個小朋友的畫作時,一個個小小的夢想被一束光點亮,。當觀眾們看到孩子們那些充滿想象力的畫作時,,無不為之感動,也為每個人小小的夢想融入祖國科技發(fā)展進步而驕傲,。
在與觀眾互動時,,來自澳門的學生提問王亞平,這次太空授課印象最深,、感受最大的是什么,?王亞平說,太空教室更加寬敞大氣,,授課內容更加豐富有趣,,直播畫面也更加清晰流暢,點滴的變化,,生動地折射出祖國的繁榮強大和航天事業(yè)的跨越式發(fā)展,。當年播下科學夢的種子,如今已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蓖鮼喥缴钋榈卣f,希望“天宮課堂”能夠引導更多的青少年抬起頭仰望星空,,種下一顆顆熱愛科學,、追尋夢想、探索未知的種子,。
“航天員分享的青春夢想與奮斗的故事,,使我很受感動。他們鼓勵年輕人心中要有夢想,,并且只要肯努力,、肯奮斗,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鼻迦A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國際關系學系港籍博士生藍家達說,中國航天從未忘記港澳青年的航天夢想,,祖國對港澳青年航天夢想給予了巨大支持,,只要堅定理想信念,,主動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港澳青年的航天夢將在祖國大地上盡情綻放,。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