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那曲市索縣加勤鄉(xiāng)威巴村扶貧合作社利用村集體土地種植100多畝芫根,,村民喜獲豐收。記者 楊小娟 攝
在那曲市索縣加勤鄉(xiāng)威巴村的芫根基地,,村民們正在一邊議論著今年的收入,,一邊收割集體種植的芫根。有的兩人一組,、有的三人一組,,一幅熱火朝天、干勁十足的景象,。
“以前除了每年的蟲草收入外,,就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墒?,我的眼睛不好,很難挖到蟲草,,因此一家老小的生活很難維持,。村里成立合作社之后,我們的經濟來源穩(wěn)定多了,,有芫根種植收入,、商店茶館收入,、超市生意收入,,一下感覺到了另一個時代,,真心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憑借著自己的雙手就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奔忧卩l(xiāng)威巴村57歲的貧困戶旦增一邊收割著芫根,一邊感慨道,。
近年來,,那曲市索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區(qū)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入分析脫貧攻堅形勢,,研究對策措施,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精心編制規(guī)劃,,一系列脫貧創(chuàng)新實踐在索縣各鄉(xiāng)鎮(zhèn)蓬勃展開。其中,,加勤鄉(xiāng)威巴村結合實際,,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原則,,緊緊牽住產業(yè)扶貧這個“牛鼻子”,,創(chuàng)新扶持機制和模式,按照縣,、鄉(xiāng)關于成立“一村一合”的工作要求,,于2017年成立扶貧合作社,其主要經營范圍包括茶館,、超市,、臺球室等,參與對象除了9戶五保戶外,,還有124戶812人參與,,其中貧困戶32戶140人,整村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威巴村扶貧合作社成立以來,,一直把發(fā)展產業(yè)作為主要抓手,讓貧困群眾參與到項目發(fā)展中來,,逐步實現脫貧致富,。這種“合作社+貧困戶發(fā)展”模式,利用經營收益,,使貧困群眾以入股分紅的方式共享發(fā)展紅利,,不僅確保了村民的收入穩(wěn)定,堅定了貧困群眾致富的信心,,同時也為合作社自身發(fā)展增添了資金動力,,壯大了集體經濟,。
“今年年初威巴村扶貧合作社利用村集體土地種植100多畝芫根,產量達到12000公斤有余,,金額達7.2萬元 ,。”旦增興奮地說,。
據了解,,威巴村2017年實現集體現金分紅52800元;2018年翻番達到13萬余元,,其中42%分給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剩余58%覆蓋124戶參股對象,實現了雙重分紅的脫貧攻堅模式,。除此之外,,2018年威巴村還采取物資分紅,折算為現金大概12萬多元,。
這筆看得見的實惠經濟賬使貧困群眾漸漸消除了“等,、靠、要”思想,,達到了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和改善生活的表率作用,,增強了威巴村特色產業(yè)“造血”活力。芫根基地的創(chuàng)建點燃了索縣加勤鄉(xiāng)威巴村村民的脫貧致富希望,,村民們紛紛開始走出家門,,改變身份,有的成為合作社茶館里收銀員,,有的成為商店負責人,。
“看到合作社給鄉(xiāng)親們帶來那么大的效益,我倍感欣慰,。下一步,,合作社將不斷增加經營范圍,增加群眾分紅渠道,,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勤鄉(xiāng)威巴村扶貧合作社負責人索加告訴記者,。(通訊員 益西卓瑪 記者 楊小娟)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