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我國。與傳統(tǒng)舞臺劇,、戲曲相區(qū)別,,話劇更自然、精煉,、生動,、優(yōu)美,富有表現力,,通俗易懂,,能為群眾所接受的特點。如為我們所熟知的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館》,,曹禺的《雷雨》等,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話劇,,這些著名的話劇在給人民帶來精神享受的同時,,其蘊含的思想價值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可以說打破了長期束縛在人民思想里的枷鎖與桎梏,,喚醒了民族的記憶與希望,,推動了整個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的青藏高原,,也誕生了一部優(yōu)秀的話劇,,那就是《農奴淚》。話劇《農奴淚》以20世紀20年代初至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伊始的三十多年間西藏山南克松莊園的赤來多吉祖孫三代的命運為主線,,展現了西藏由農奴制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時代跨越,,揭示了反動的農奴制的崩塌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在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際,,筆者有幸赴山南市克松社區(qū),,在參觀完日新月異的克松社區(qū)后,在劇院觀看了這部可以稱之為偉大的話劇,。觀看完后,,不禁讓人動容,不僅僅是被它的藝術效果所震撼,,更為重要的是,,是被劇中的人物所經歷的悲慘命運所感染。
在劇中,,農奴們衣著襤褸,、蓬頭赤腳,不僅要上繳實物等租稅,,還要承擔沉重的差役,,甚至隨時遭受酷刑與毆打。而最下等的“朗生”,,則完全無法擁有獨立的家庭,,人身自由更是奢談,一些“朗生”甚至可以被農奴主相互贈送,、交換,。
偉大的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久久流傳,,就是它們反映了歷史與現實,,喚醒了人民的記憶與良知,讓我們不忘來處,,珍惜現在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劇中的情景也是60年前西藏廣大農奴們命運的真實寫照。民主改革以前的克松人,,生活在無盡的黑暗中,,他們只是“會說話的牛馬”,連基本的生存權都得不到保障,,人身自由更是奢望,。索朗頓珠就曾經是克松村的一名農奴,在他的記憶里,,房子永遠是漏風的,,全家九個兄弟姐妹在地上擠成一排,沒有被子蓋,,只能把各自破舊不堪的衣服或者一些補了又補的麻袋扯來扯去,,勉強御寒,人和牲口住在一起,,屋子里彌漫著牲口糞便的味道,。
再看看如今的克松社區(qū),,還能找到絲毫當年農奴們悲慘生活的影子嗎?反倒是這樣的畫面不時出現在我們眼前:82歲的達娃坐在自家的陽光棚下,,一邊喝著酥油茶,,一邊聽著外孫女旦增卓嘎練習“扎念”(藏式六弦琴),她的兒子平措在一旁指點著,,琴聲和笑語交織在一起,。
一新一舊,60年,,可謂恍若隔世,。如今,佇立在克松社區(qū)路口放眼望去,,農田的西邊,,是郁郁蔥蔥的沙棘林,一條整潔,、平坦的柏油路延伸到村子深處,,家家戶戶都通上了自來水,昏暗的酥油燈變成了明亮的電燈,,公交車開到了村里,,通訊網絡、廣播電視實現了全覆蓋,,寬帶網絡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太陽能路燈、健身器材等設施基本完善,,一派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未來克松社區(qū)的發(fā)展,也是可期的,。隨著國家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后天生成的紅色基因,讓克松社區(qū)迎來發(fā)展城郊經濟,、旅游文化融合,、紅色基因傳承的好機遇??梢灶A見的是,,克松村的發(fā)展必將成為黨中央治邊穩(wěn)藏戰(zhàn)略在西藏成功實踐的一個縮影。
正所謂,,昔日農奴兩行淚,,今朝百姓笑開懷。黑暗桎梏早不在,,只留甘甜在心間,。
而取得的這些變化,,都源于60年前發(fā)生在雪域高原上那場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運動。正是那場改革,,以克松村為背影,,緩慢流淌的歷史長河,在歷經澎湃激蕩之后,,才走向新的方向,廣大農奴徹底站了起來,,成為了自己真正的主人,。西藏也用60年來不平凡的發(fā)展歷程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那就是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新西藏,。
如今的西藏,早已從當初愚昧落后黑暗的狀態(tài),,走了出來,,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璀璨明珠。今年是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隨著3月28日“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這一偉大日子的到來,,雪域高原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就更加需要我們不忘初心,、繼往開來,,堅定不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堅持黨的治藏方略。誠然,,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黨和國家及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發(fā)展的契機下,,西藏一定會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西藏各族人民臉上的笑容,,也將會和這里的碧水藍天一樣,,變得更加燦爛而又光明。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