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喇嘛教),。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歷為陰陽合歷,,已有1300余年歷史,。藏族最初運用物侯觀察,,以麥熟為歲首。后受古代漢歷,、印度歷之影響,,自公元624年始有紀元,稱“火,、空,、海”紀元,;自公元7世紀中葉開始用十二年循環(huán)紀年,;至公元9世紀前期進而使用六十年循環(huán)紀年。到公元1027年,,自印度譯《時輪經》為藏文,,時為藏歷陰火兔(丁卯)年,藏語將此年稱為“饒迴”,,意為“勝生”,,遂以此為紀元,稱“勝生周”紀元,。藏歷的年長度為365.270645太陽日,,月長度為29.530587日。一般三年置閏,。
藏族節(jié)日豐富多彩,,幾乎每一月都有一個節(jié)日,而且民間節(jié)日和宗教節(jié)日互相穿插,。隨著時代變遷,,某些節(jié)日漸漸淡化了本來的含義,其娛樂成分越來越濃。在藏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藏歷年,、林卡節(jié)與雪頓節(jié)三大節(jié)日最為著名。其次為望果節(jié),、燃燈節(jié),、驅鬼節(jié)、仙女節(jié),、朝山節(jié),、傳昭大會、傳昭小會等,。
藏歷年
藏歷年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節(jié)日,,藏語稱“洛薩”,即“新年”之意,。從每年藏歷正月初一開始,,一般持續(xù)一個星期。為隆重起見,,人們從藏歷十二月初便開始過年的準備工作,。家家戶戶培育青稞苗,擺于佛龕茶幾之上,,預祝新年糧食豐收,。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戶用酥油和面粉炸果子,。接近年關,,每家都要準備一個五谷斗,斗內裝滿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人參果等食品,上插青稞穗和兩個彩色花板,,并準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以示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除夕前兩天屋內外進行大掃除,,擺新卡墊,貼新年畫,。二十九晚飯前在灶房正中墻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門上用石灰粉畫出象征永恒的符號,,表示祝賀吉祥如意,。晚上全家吃象征團圓的面團吐巴(類似于餃子),。云南的藏族在個別面團吐巴里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每一樣都有特定的含義,,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面團吐巴,說明在新的一年里他心腸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面團者,,表示他心腸軟;木炭表示心腸黑,;辣椒表示嘴如刀,。這是一種飲食娛樂活動,無論誰吃到什么,,都必須即席吐出,,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
大年初一,,全家人早早起床,先精心梳洗打扮,,然后點燃供燈祭祀神靈,。接著大家按長幼次序排位坐定,長者端來五谷斗,,每人抓幾粒,,向空中拋去,表示敬神,,爾后每人再抓一點送入口中,。長者依次祝大家“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輩回?!霸鞯吕张硭纱搿保槿缫?,功德圓滿)。儀式完畢,,大家吃麥片吐巴和酥油拌的人參果,,互相敬酒祝賀。在有些藏區(qū),,初一早上一起床,,人人都要喝一種放有紅糖和奶汁的青稞酒,名為“關滇”,。
按藏族傳統(tǒng)習慣,,初一禁止掃地,,不準說不吉利的話,互不走訪做客,。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才相互拜賀,共慶新年,。藏歷正月十五,,大部分藏區(qū)都要進行宗教法會活動。
林卡節(jié)
林卡節(jié),,藏語稱“孜木林吉?!保鉃椤笆澜鐨g樂日”,。也有人稱之為“郊宴”,。是西藏自治區(qū)拉薩、日喀則,、昌都等地藏族人民的傳統(tǒng)娛樂日,。每年藏歷五月一日左右舉行,節(jié)期不定,,有些地方長達十多天,。屆時,藏族群眾扶老攜幼,,帶上食品,、青稞酒、酥油茶,、卡墊,、帳篷,以及各種娛樂用具和樂器,,來到幽雅恬靜的“林卡”(藏語音譯,,意為園林、花園,,其中多植柳樹,,所以民間又把逛林卡稱之為“耍柳林子”)。在草坪上,、古樹下支起白色的帳篷,,圍上幾塊床單或塑料布,鋪上卡墊,,一邊彈六弦琴,,一邊喝酥油茶或青稞酒,歡聚野宴,。有的打撲克,,有的下棋,、玩球或聊天談笑,還有的在綠草地上歡歌漫舞,。此外,,節(jié)日期間,還要舉行一些宗教儀式和賽馬,、射箭等民族體育娛樂活動,。
雪頓節(jié)
雪頓節(jié)是西藏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把╊D節(jié)”原意為“酸奶宴”,。后來由于雪頓節(jié)活動內容逐漸演變?yōu)橐圆貞驎轂橹?,故又稱其為“藏戲節(jié)”,。每年藏歷七月一日開始舉行,節(jié)期約為一周(5-7天),。
在17世紀以前,,“雪頓”原是一種純宗教活動。那時按照佛教的法規(guī)戒律,,夏天有幾十天禁止僧人出門,,要行長凈、安居之事,,直到解禁,。在開禁之日,僧人們紛紛出寺下山,,世俗百姓要準備酸奶進行施舍,。喇嘛們除飽飲一頓酸奶外,還可盡情娛樂,,此乃雪頓節(jié)之由來,。到17世紀中葉,雪頓節(jié)里增加了藏戲演出,,但宗教和文娛活動的范圍仍局限在寺廟內外,,在拉薩主要以哲蚌寺為中心。18世紀初,,羅布林卡建成,,并成為達賴夏宮,于是雪頓節(jié)的活動開始移至羅布林卡舉行,。市民及周圍民眾也被允許入園觀戲,,并進而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節(jié)日模式。
屆時,,拉薩市附近的居民,,身著鮮艷的節(jié)日盛裝,,扶老攜幼,提上酥油桶,,帶上酥油茶等來到羅布林卡,,在繁茂的樹蔭下,搭起色彩斑斕的帷幕,。在花香草肥的綠茵上,,鋪上新卡墊、地毯,,擺上果品佳肴,,席地而坐,邊飲邊談,,載歌載舞,,觀看藏戲,享受節(jié)日的歡樂,。下午,,各家開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來賓敬三口干一杯的“松準聶塔”(酒禮),,唱各種不同曲調的勸酒歌,??腿擞谑菍⒕迫陲嬐?。敬酒聲,、祝福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當晚霞染紅天際時,,人們帶著醉意和滿意的心情,,踏著暮色離開羅布林卡。
如今的雪頓節(jié)內容更加豐富,,氣氛更加熱烈,。商業(yè)部門還在羅布林卡周圍擺攤設點,進行商貿物資交流,,使古老的雪頓節(jié)又呈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節(jié)日期間,在藏區(qū)的另一些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也會同樣熱鬧歡騰起來,。
朝山節(jié)
佛教節(jié)日,。傳說藏歷六月初四是釋迦牟尼轉四諦法輪之期。所以,,為了紀念和慶祝這一天,,人們提前一日穿戴一新,帶著食物前往附近山寺巡禮朝供,,求神念經,,以求佛祖保佑,。然后在野外草坪上開懷暢飲,盡情歌舞,。藏語稱朝山節(jié)為“珠巴澤西”,,主要在前藏地區(qū)舉行。
傳昭大法會
傳昭大法會藏語稱“莫朗欽茂”,,即“大愿法會”,。每年的正月初三、初四日至十五日,,拉薩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到市內,,一切權力歸哲蚌寺的鐵棒僧人接管。公元1409年藏歷正月,,宗喀巴為了紀念釋迦牟尼,,在拉薩城內舉行了一次寶物敬佛活動,即發(fā)愿祈禱大法會,。宗喀巴圓寂后曾中斷十九年,,到二世達賴更敦嘉措時期開始恢復舉行。
達瑪節(jié)
達瑪節(jié)是西藏江孜地區(qū)藏族獨具風格的傳統(tǒng)節(jié)目,。據說第一個達瑪節(jié),是為慶祝江孜宗山的白居寺和八角塔落成而舉行的跑馬射箭比賽,。沿襲至今,,每年六月十日舉行。屆時,,江孜藏族便聚集在宗山腳下,,進行各種豐富多彩的體育表演和體育比賽,歡度達瑪節(jié),。一般慶?;顒右掷m(xù)一周時間。
工布年
工布地區(qū)的藏族,,有著在藏歷十月初一日過工布年的風俗,。傳說很早以前,有支外國軍隊入侵西藏,,由于侵略軍兵卒眾多,,當地人民無法抵抗,只好向各地求援,。工布人民為了保衛(wèi)祖國和家鄉(xiāng),,組成了一支愛國軍前去支援,他們踏上征途之時,,正值九月,,將士們惋惜沒能喝上年節(jié)的青稞酒,,沒能吃上年節(jié)的點心,也沒能烤上年節(jié)的青松之火,。勇敢而智慧的工布人民便把藏歷年提前到十月一日來過,,將士們便義無反顧地出征了。為了紀念當年英勇應征的將士,,每年的十月一日,,工布人民都要獻三牲,為將士們守夜,。久而久之,,十月一日過工布年的傳統(tǒng)便形成了。
賞花節(jié)
賞花節(jié)是四川馬爾康一帶的藏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藏歷七月,,這里的人民便帶上青稞酒,來到山花爛漫,、禾苗旺盛的野外,,一邊賞花,一邊歌舞痛飲,,歡度賞花節(jié),。賞花節(jié)除了賞花、品酒,、歌舞這些傳統(tǒng)節(jié)目外,,還舉行摔跤、賽馬,、打靶等活動,。
上九節(jié)
上九節(jié),是夾金山藏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正月初九,,藏族同胞要在夾金山下舉行各種燈會,表演舞獅,、舞龍等傳統(tǒng)節(jié)目,,在燈的海洋中,人們的歡聲笑語將節(jié)日氣氛推向高潮,,這時人們可以看到獨具一格的男女對壘摔跤和令人忍俊不禁的高蹺,、“天鵝抱蛋”等雜耍。
郎扎熱甲節(jié)
每年五月初四,,四川阿壩地區(qū)的藏族牧民都要過郎扎熱甲節(jié),。過節(jié)時,大家以家庭或家族為單位,到風和日麗,、鮮花盛開的草原上游玩,。他們在野外搭起帳篷,熬上磚茶,,做好酸奶,,然后盡情歌舞,人們盼望豐衣足食,、永遠吉祥,。同時,借此節(jié)日在牧事間隙稍作休整,。
俄喜節(jié)
“俄喜”節(jié)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藏族人民的古老節(jié)日,。農歷臘月初七舉行。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西藏,、云南的八個藏族支系,遷徙到木里一帶富庶的地方,。定居那天正是臘月初七,,寧靜的夜晚,明月當空,。七姊星閃閃發(fā)亮,,四周景色宜人,令人神往,。大家聚集起來,,唱歌跳舞,縱情歡樂,,展望美好的未來。屆時,,身著鮮艷民族服裝的藏族人民,,圍著篝火對唱山歌,跳“鍋莊”舞,,歌聲,、踢踏聲、樂器聲交織在一起,,別有情趣,。正月十五,男女老少還有轉山的習慣,,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此時舉行賽馬,、射擊比賽,,為節(jié)日增添歡樂氣氛,。
羅讓扎花
羅讓扎花(巴)是黃教祖師宗喀巴的原名,藏歷十月二十五日是他圓寂之日,,所以后人們?yōu)榱思o念他,,白天請喇嘛念經,晚上家家戶戶點上許多酥油燈,,擺上各種供品供佛,。與此同時,各地寺院也要舉行隆重的燃燈節(jié),,燃燈供佛,。羅讓扎花節(jié)盛行于青海一帶。
沐浴節(jié)
沐浴節(jié),,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jié)日。在藏歷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舉行,,歷時7天,。時值夏末秋初,萬里高原風和日麗,,天高云淡,。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牧區(qū),,男女老少全家出動,,來到河邊溪畔歡度一年一度的沐浴節(jié)。相傳很早以前的一個秋天,,高原上發(fā)生了罕見的瘟疫,,人畜大量死亡。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為了救黎民于苦海,,派七仙女從玉液池取來七瓶仙水,,倒在西藏所有的河流溪水里。當夜,,老百姓都在夢中看到一個面黃肌瘦,,遍體瘡痍的姑娘跳進一條清澈的河水中沐浴后,病態(tài)全無,,容顏照人,,變成了非常美麗健康的姑娘。從此,,每年初秋季節(jié),,當“噶馬吉日”(金星)出現的七天里,高山上的雪水潺瀑流經長滿雪蓮等名貴藥草的山坡,然后匯入條條江河中,。此時的水最潔凈,,最能去污。屆時,。藏族人民在河灘草坪樹蔭下搭起帳篷,,圍上帳幕,鋪上卡墊,。老年人在河邊洗頭擦身,,年輕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們在水里嘻戲打水仗,,此時的婦女們也毫無顧忌地盡情沐浴……休息時,,一家人圍坐在帳篷里,品嘗芳醇的青稞酒和噴香的酥油茶,。帳篷里時時飄出陣陣歡聲笑語,。沐浴節(jié)這七天中,人們不僅天天來到河邊沐浴,,還要把家里所有的被褥統(tǒng)統(tǒng)清洗干凈,,所以沐浴節(jié)既是藏族人民所喜愛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徹底的,、群眾性的衛(wèi)生活動,。
驅鬼節(jié)
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日為驅鬼節(jié)。藏語稱之為“古突”,,“古”即九(表示二十九日),,“突”即面糊的意思。這一天,,不但各地寺廟要舉行一次盛大的跳神活動,,而且家家戶戶掃凈塵灰,將房屋布置一新,。人們認為新年將到,,一些妖魔贓物必須清除,以求新年風調雨順,、人壽糧豐。
響浪節(jié)
“響浪”是藏語安多方言的譯音,,“響”是“柴”或“薪”,,“浪”是“采”。最初的意思是“采薪和打柴”,。響浪節(jié)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間在農歷六月四日至十七日,正當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夏季,。屆時,,廣大藏族人民云集在如茵的草灘和高山密林中,扎帳篷,,宰牛羊,,備香茶,設美酒,,迎來送往,,彼此祝賀節(jié)日愉快.英俊的騎手們騎著披紅掛綠的駿馬、牦牛接踵而至,,參加賽馬,、賽牦牛、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動,。青年男女在鈸,、鑼、嗩吶樂曲聲中唱著熱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歡樂的“鍋莊”舞,,演出藏戲,頗具民族特色,。
酥油花燈節(jié)
每年正月十五,,各寺廟的僧人及民間藝人,用酥油捏成各式各樣的燈花掛在街道上,。夜幕降臨,,街道上花燈閃爍,宛若群星降落,?;羯嫌形宀视退艿幕ɑ埽€有惟肖惟妙的飛禽走獸及人物,。人們徜徉于燈海之中,,狂歡起舞,徹夜不眠,。燈會上還有木偶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塔爾寺燈節(jié)
青海湟中縣的塔爾寺是為紀念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而建,。相傳他的胎衣就埋在此地,,后來在上面長起一棵菩提樹。宗喀巴圓寂后,,人們在此建寺紀念他,。經過400多年的經營,,今日塔爾寺已形成擁有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等30余處建筑的古建筑群。大金瓦殿,,是塔爾寺主要建筑,,金碧輝煌,屋脊裝有金輪,、金鹿等飾物,,殿內矗立著一座高達12.5米、裹滿潔白哈達的銀塔,,供奉著高約丈余的宗喀巴神座,。
塔爾寺,藏語叫“拱本”,,是十萬佛像之意,。塔爾寺燈節(jié)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與中原的元宵佳節(jié)同時,。屆時,,寺院舉行法事。入夜,,點起酥油燈,,徹夜不熄。塔爾寺的能工巧匠,,依靠靈巧的雙手和新穎構思,,用晶瑩潔白、細膩松軟的酥油和各種顏料,,塑成各種爭奇斗妍的花朵,、千奇百態(tài)的珍禽異獸、小巧玲瓏的亭臺樓閣,、形態(tài)逼真的佛經傳說和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巧奪天工的精湛藝術,,吸引著從各地匯集的數以萬計的藏族百姓和中外游客,。這些五彩繽紛的酥油塑品,在燈火照耀下,,與金碧輝煌的殿堂交相輝映,,可與城市元宵花燈相媲美。燈節(jié)期間塔爾寺講經院還舉行"跳神"等文藝活動,,還在如意塔前舉行“高蹺會”,。
望果節(jié)
望果節(jié)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西藏人民渴望豐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巴笔遣卣Z譯音,意為“繞地頭轉圈”,。歷時一至三天,,于秋收前擇吉日舉行。相傳早在公元5世紀末,,藏王布德貢堅為確保糧食豐收向本教教主請教,。教主施旨,讓農民繞田轉圈,,由手捧香爐,、高舉幡桿的人作前導,由高舉纏繞哈達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領路,,領著持青稞穗或麥穗的本村鄉(xiāng)民繞地頭數圈后,,把各種谷穗插在糧倉和神龕上,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屆時,身穿各色藏袍,、腰系彩綢帶的藏胞打著彩旗,,畢恭畢敬地抬著青稞穗、麥穗扎成的豐收塔,,塔上系著潔白的哈達,,敲鑼打鼓,帶著美好的祝愿,,唱著頌歌,,繞地頭轉圈,祈求豐收,。然后吃豐盛的野餐,。節(jié)日一過,緊張的秋收勞作也就正式開始了,。
轉山會
四川康定地區(qū)的藏族人民將每年四月初八的浴佛節(jié)定為有名的轉山會,。傳說這一天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有九龍吐水,,為佛祖沐浴,。每年轉山會期間,人們從四面八方云集康定,,帶著美酒佳肴,,帳篷炊具,,上跑馬山拜佛,載歌載舞,,祈年禱歲,,預祝豐收。各地轉山會時間有異,,但內容大致相同,。
薩噶達瓦節(jié)
“薩噶達瓦”節(jié),是藏傳佛教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圓寂,、成佛的日子。每年藏歷四月十五日在雄偉的布達拉宮后面的龍王潭畔舉行,。后逐漸演變成游園和預祝農牧業(yè)豐收的群眾性節(jié)日,。屆時,拉薩市附近的藏族人民,,朝拜過神佛后,,紛紛來到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龍王潭畔,。春夏之交,,潭水清澈見底,微風輕拂,,碧波粼粼的湖面上蕩漾著西藏特有的牛皮船,。登上湖心亭閣,眺望青藏高原明珠——拉薩,,別有情趣,。湖邊樹蔭下、草坪上藏族同胞搭起五彩繽紛的帳篷,,鋪上花氈,,擺上煙酒茶糖,全家小憩,。青年們聚在如茵的草地上,,伴隨著悠揚的旋律,盡情地載歌載舞,,為節(jié)日增添無窮樂趣,。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