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歷新年是西藏最重大的民俗節(jié)日。各地歡度藏歷新年的特色不盡相同,其中以拉薩最具代表性,。
新年前夕,,各家各戶都要準備叫作“切瑪”的木制吉祥斗,預(yù)祝新的一年五谷豐登,、吉祥如意,;還要準備花樣眾多、金黃香酥的卡賽(油炸果),、用彩色酥油花塑的象征六畜興旺,、年年富足的洛郭(羊頭),以及各種干鮮水果,、酥油,、茶磚等,并在佛龕前疊放供奉,。
藏歷十二月二十八,、二十九,家家戶戶打掃庭院,,在灶房正中的墻上用面繪出“八吉祥”圖案,。二十九晚飯前,每戶在大門外用石灰粉灑繪雍仲符號(漢語叫“萬字符”)等吉祥圖案,。除夕之夜,,各家照例要吃團圓飯。藏族傳統(tǒng)的年夜飯,,是用牛羊肉,、蘿卜、面疙瘩等作成的“古突”,。饒有風趣的是,,有一些面疙瘩里分別包著有一定象征意義的石子、錢幣,、鹽巴,、辣椒、木炭,、羊毛等,。全家人圍坐一桌,每人盛上一碗,,小心地吃著古突,,看誰吃到什么東西,。石子表示意志堅強,辣椒象征直爽潑辣,,木炭說明此人心黑,,羊毛則表明性情溫柔,豌豆表示圓滑,,桃干表示健康,,瓷片表示純潔,鹽巴表示懶惰,,蒺藜意味著對人尖刻,,等等。此外還要做一個腦袋小,、肚子大的小面人兒,,它出現(xiàn)在誰的碗里,誰就得挨罰學(xué)驢叫,、裝狗叫,,還得喝九大勺面湯。伴隨著這種幽默詼諧的助興方式,,一家人的年夜飯充滿歡聲笑語,,哄笑聲此伏彼起,其樂融融,。吃完古突后舉行隆重的送鬼儀式,,以示驅(qū)鬼避祟。
藏歷正月初一,,拉薩人絕早起來,,有的甚至通宵不睡,但是不能外出,。當啟明星升起,,東方破曉,聽到折嘎藝人大聲呼喊的“拉結(jié)羅,!”(神勝利啦)之聲,,各家各戶才敞開大門,開始新年第一天的慶?;顒印<壹覒魬舳及颜鄹滤嚾水斪髻F客迎進,,向他獻哈達,、敬青稞酒,往他身上撒雪白的糌粑和預(yù)祝豐收的青稞粒,,并請他豪飲用麥片,、奶渣,、紅糖、人參果熬煮的熱青稞酒,。近年來,,大年初一黎明時分,廣播電臺反復(fù)播送贊頌詞錄音,,吉祥歡樂的祝福聲隨著無線電波適時傳遍西藏大地,,人們皆大歡喜。
“搶水”是藏歷年初一的第一節(jié)目,。深更半夜,,許多地方的藏胞們要到河邊,冒著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等待破曉時分,。習俗認為誰舀到第一桶水,就意味著能夠獲得最好的運氣,。拉薩人一般不到河邊背水,,因為路太遠,城里有幾口井被認為與江河湖海相連,,井水圣潔,,周圍的居民在新年第一天的清早排長隊取飲。
這天清早,,還要拼命吃東西,,越飽越好,表示全年都不會餓肚子,。
前往大昭寺朝拜佛祖釋迦牟尼也是這天清晨的重要活動,,家家戶戶燃起香柏煨桑,帶上潔白的哈達,,來到佛像前,,喃喃禱告,頂禮膜拜,。
藏歷年初一,,一般互不拜訪。從初二開始,,親戚好友相互登門拜年,,持續(xù)三至五天。手捧吉祥斗祝福的人先是在門外高聲祝福,,里面的人聽到,,趕緊捧著“切瑪”出來,互相問候:
“扎西德勒彭松措,!”(愿吉祥如意美滿?。?/p>
“阿媽巴珠工康桑,!”(愿女主人健康長壽!)
“頂多德瓦吐巴秀,!”(愿歲歲平安吉利?。?/p>
“朗央總久擁巴秀!”(愿年年這樣歡聚?。?/p>
拜年時,,男主人雙手捧著“切瑪”向客人祝福,客人用手捏取“切瑪”里的一點糌粑,、青稞向天空拋灑,,然后在嘴里嘗一點,祝賀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接著,,女主人提著披掛哈達的銅壺,頻頻向客人敬酒,。節(jié)日期間,,到處都在祝福,到處都在敬酒,,到處都在歌舞狂歡,,不管認識不認識,不喝三碗不準通過,。
藏歷初三敬奉“屋脊神”,,這天,人們都登上各家的屋頂,,把嶄新的經(jīng)幡插在屋頂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拋灑糌粑,,飄動的經(jīng)幡和裊裊上升的“桑煙”寄托著人們的祈愿向空中傳去……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jīng)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yù)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裝飾品。這些當然出自藏胞愛美的天性,。但民間相傳過年穿新衣有悅神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jié)伴到東面的寶瓶山和西面的藥王山,,插經(jīng)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然后,,成群結(jié)伙在背風向陽的地方唱歌、喝酒,、談笑,。
從初四起,舉行西藏最大的宗教節(jié)日——傳昭大法會,。這一法會是由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在拉薩發(fā)起的一次祈愿大法會延續(xù)而來的,。法會期間,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近2萬人集中在大昭寺向釋迦牟尼的佛像祈禱,,并舉行格西學(xué)位的考試,。除政府給僧眾發(fā)放布施外,西藏及其它地方的藏傳佛教信眾也到此添燈供佛放布施,,法會直到元月十五日迎請彌勒佛后結(jié)束,。
藏歷正月初五,拉薩郊區(qū)的農(nóng)民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人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耕牛的額頭上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軛上披掛著綴滿貝殼和松石的彩緞,,尾巴上系著五彩繽紛的綢帶,儼然一副“花枝招展”的模樣,。開耕之前,,農(nóng)人還要從家里扛出一塊白色山石,那是去年從農(nóng)田請回收藏好的,,重新恭恭敬敬安入在農(nóng)田中央,,稱為“阿媽色多”,意即“金石頭媽媽”,,是莊稼的保護女神,。農(nóng)人在地里煨起桑煙,插上祈福幡,,趕著牛,,圍繞白石耕出五條畦子。每一畦撒一種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麥,、油菜籽,、蠶豆等。開犁禮完畢,,大家會聚一處,,一邊喝酒,,一連唱歌,隨著酒碗的輪轉(zhuǎn),,歌聲彌漫在整個初春的河谷,,直到太陽西沉,盡興而歸,。
按傳統(tǒng)習慣,,歡度藏歷新年一般要十五天。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wù)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