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頓”在藏語中意為酸奶宴,。因為雪頓節(jié)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guī)模盛大的曬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jié)”,、“展佛節(jié)”。
傳統(tǒng)的雪頓節(jié)以展佛為序幕,以演藏戲,,看藏戲,,群眾游園為主要內(nèi)容,,同時還有精彩的賽牦牛和馬術表演等,。
民間相傳,由于夏季天氣變暖,,百蟲驚蟄,,萬物復蘇,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有違“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guī)定藏歷四月至六月期間,,僧人只能在寺廟念經(jīng)修行,,直到六月底方可開禁。待到解制開禁之日,,僧人紛紛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為了犒勞僧人,備釀酸奶,,為他們舉行郊游野宴,,并在歡慶會上表演藏戲。及至1642年藏傳佛教格魯派掌權后五世達賴喇嘛駐錫的哲蚌寺甘丹頗章宮一度成了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每年藏歷六月卅日,,成千上萬的人涌進哲蚌寺,給五世達賴喇嘛和哲蚌寺的僧人們獻酸奶,,請求摩頂祝福,。附近的藏劇隊,、野牦牛舞演出隊也趕來演出,,久而久之便形成固定節(jié)日“雪頓節(jié)”,。
布達拉宮白宮部分修成后,雪頓節(jié)活動也在布達拉宮的德陽廈舉行,。后來羅布林卡成為達賴喇嘛的夏宮之后,,雪頓節(jié)的主場也轉移到羅布林卡。二百年來,,拉薩出現(xiàn)了哲蚌雪頓,、布達拉雪頓和羅布林卡雪頓并存的局面,其中以羅布林卡為中心,。
雪頓節(jié)的序幕是哲蚌寺展佛,。那一天,人們天不亮就紛紛從四面八方聚集到西藏最大的寺廟哲蚌寺所在地更烏培孜山麓,,曬大佛的隆重儀式就在這里進行,。山下匯成人的山、人的海,。朝佛者,、觀光客幾近六七萬人,平日里寂靜的山谷為之沸騰,。展佛的時辰將臨之際,,伴隨著響徹山谷的法號聲,近百名僧人將宛若長龍的絲織強巴佛像巨幅唐卡從哲蚌寺措欽大殿緩緩抬出,,向哲蚌寺西側的專用展佛平臺上方行進,。此時,桑煙四起,,法號齊鳴,,誦經(jīng)聲不斷。很快,,巨大的唐卡由上而下徐徐展現(xiàn),,人們紛紛上前競相敬獻潔白的哈達,一時間,,佛像前哈達飄飛,,景象頗為壯觀。這幅巨型唐卡約長寬30米略呈正方形,,中間為佛祖釋迦牟尼,,在手托缽,右手作降魔指地印,,周圍有菩薩,、保護神等,。巨幅唐卡平日深藏于寺院,人們只能在一年一度的展佛節(jié)上,,才有緣觀瞻,。從保護唐卡的角度來看,定期晾曬是有好處的因此“展佛”又叫“曬佛”,。經(jīng)過不到一個時辰,,大佛被重新卷起,抬回到到措欽大殿敬奉,,只有待到來年此日才能再次向世人展示,。
緊接著,人們前往位于展佛臺附近的甘丹頗章大殿前大院中,,觀看藏戲表演,。
下午 雪頓節(jié)的活動中心移至羅布林卡,中心活動是表演藏戲,。藏戲是中國戲曲舞臺上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淵源流長,表演風格獨特,。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自治區(qū)藏劇團和來自山南,、尼木、堆龍德慶等地的白面具藏戲,,拉薩市雪藏戲隊和來自昂仁,、仁布、南木林等地的藍面具劇團,,還有次角林果諧隊及曲水地方的牦牛舞,、工布地方的羊皮腰鼓等等。藏戲題材大多來自西藏的民間傳說,、宗教故事等,,表演形式有詠唱,有道白,,說唱結合,。演員們身著色彩繽紛的演出服裝,戴著各式各樣的面具,,在羅布林卡進行為時一周的表演,。
雪頓節(jié)期間,藏族老百姓扶老攜幼,,親朋好友相聚林卡,。雪頓節(jié)期間拉薩羅布林卡內(nèi)的活動規(guī)模最大,最為熱鬧。每個角落里都搭滿了具有濃厚藏族文化風格的藏式帳篷和帳帷,,充滿歡歌笑語,。羅布林卡以及周圍的樹林里,頓時涌現(xiàn)一座色彩繽紛的帳篷城,。當夜幕降臨,,帳篷里亮起燈光,或點燃殷紅的篝火,,映出舞蹈者忽高忽低,、時快時慢的身影,,宛如神話世界一般,。
雪頓節(jié)在每年藏歷六月卅日(公伍8月下旬左右)開始,通常歷時五天左右,。而今雪頓節(jié)已經(jīng)演進成為西藏自治區(qū)影響最大的群眾性綜合節(jié)慶活動和物貿(mào)交流盛會,。
雪頓節(jié)展佛。扎西次登攝
雪頓節(jié)上的藏戲表演,。多吉占堆攝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