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的農(nóng)事新年,,與以拉薩為中心的傳統(tǒng)藏歷新年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仍然有比較大的差異性,。由于藏歷的元月后日喀則地區(qū)的農(nóng)民就要開始春耕,,所以這里的藏族民眾把每年的藏歷十二月一日定為新年,,比藏歷新年提前了一個月,。
藏歷十一月二十九
日喀則農(nóng)事新年是從每年的十一月二十九日開始的,,這一天,,日喀則的男人們必須要洗頭,婦女們一定不能洗頭,。
按照風俗習慣,,男人們在這一天洗頭,則萬事順利,,接下來的一年里,,工作生活都會順心如意,頭發(fā)也會長得特別好,;而婦女們在這一天洗頭,,則被視為不吉利。除了洗頭,,這一天還是大掃除的日子,,這跟藏歷新年差別不是很大,應該說,,在整體流程上,,日喀則農(nóng)事新年跟藏歷新年大體是一致的。日喀則農(nóng)事新年的大掃除也有一個固定的名稱——“古恰”,,不僅要把屋內(nèi)屋外打掃干凈,,還要在院子里面燃起一堆大火,讓煙霧彌漫整個山谷,。而在內(nèi)地,,某些山區(qū),在臘月二十四,,也有這樣的活動,,即大掃除與燒火,在內(nèi)地燃火堆,,其實來源于生活習慣,人們將打掃出來的垃圾,,混上泥土,,大大地燃一堆,作為來年的農(nóng)田肥料儲存,。
“古恰”活動,,還伴隨著用土堿或者糌粑,在屋內(nèi)外畫上一些吉祥的圖案,。此外,,家里的女性成員,需要提前將小麥砸扁,,將在新年的初一早上用來煮粥,,女主人用面團粘凈衣飾以及家畜的套頸索和耳飾上的灰土,,洗凈坐墊、小茶幾,、藏柜,、大小銀碗、野牛角,、糌粑模子等,,還要把正月初一敬神用的供品、油炸食品“竹素切瑪”,、酒新,、茶、人參果預備好,。
二十九日晚上,,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俗:在一個斷了只耳柄的陶罐里,放一個替身物品——用熬過的茶葉,、酒糟,、辣椒、蘿卜根,、煙灰,、面粉做成的女鬼。準備好后,,先在家里擺上供品,,后由家里的阿爸阿媽開頭,往各人碗里盛上滿滿一碗面塊湯,,大家都喝三口,,然后把剩余的往陶罐里倒,同時嘴里說:“粥我吃了,,剩下的給你,,一、二,、三”,。再將罐里的粥一滴一滴地倒九次,過后開始驅(qū)邪,。
驅(qū)邪是拿一點揉好的面捏在手心里,,把手印清楚地印上去,捏成一個圓柱形,,嘴里祈禱說:“帶走邪氣,,帶走邪氣,一年十二個月三百六十天,,鬼魔,、波折,、病痛、戰(zhàn)爭,、災荒,、霜凍、冰雹等災害一個不留地全部消除”,。接著詛咒:“洗的話沒有不潔白的,,熏的話沒有不干凈的,我背的話比一根羊毛還輕,,你背的話比一根金子還重,。”說完各自把衣服的下擺撕下一絲線,,把“替身”包起來,,吐一口口水,用鍋底或灶里的煙灰抹成黑色,,放進罐子里,,有的村寨還給家畜驅(qū)邪。
驅(qū)完邪,,用火把送鬼完后,,大家回來按座次坐好,開始喝“古突”——面疙瘩湯,,喝“古突”湯時,,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碗里不要有刺蒺藜、歪脖子懶漢,、鼓,、兩面派、碎瓷塊,、白面疙瘩,、木炭、辣椒,、油菜籽,、果核、青稞,、外繞線、大肚子等面疙瘩,。
藏歷十一月三十
歲末最后一天,,也叫“彌漫焦臭的最后一天”。男子要到離家很遠的土坎陡巖邊去燒焦大年初一早上敬獻的羊頭,。大年初一,,年節(jié)的喜慶達到高潮,。東方剛發(fā)白,家里的媳婦或大女兒起早熬酒,。雞叫頭遍時,,把熬的酒送到家人睡的地方。喝了一兩碗酒后,,你若說:“現(xiàn)在不喝了”,,就會被罰三碗;如果你喝飽了,,再也喝不下去了,,就會把酒倒在你頭上,然后大家接著睡覺,。
雞叫三遍時,,有些人家?guī)е扒鞋敗薄Ⅳ佤稳ト 八男隆薄獜膭e人家牛糞里取“牛糞新”,,從夏種地里取“土新”,,從水源處取“水新”,從狗窩里取“糞新”,。在取“四新”時,,要在上述四個地方撒些糌粑粉。對其他來抓取“四新”的人,,作為懲罰要澆他一瓢水,,因此得有一個人給取“四新”的人放哨。如果看到其他人家來抓取“四新”,,立即發(fā)出暗號,,叫他快逃。取“四新”后回到自己家里,,給“土新”粘上酥油花,;把“水新”放在正屋的護法神跟前,當作供水供上,;將“牛糞新”粘上酥油花,,放進牛棚里;“糞新”粘上酥油花,,放在廁所里,。這種做法表示能防止霜災雹害和招財引福。
天快亮時,,男女青年一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一些人到山崗上插風馬旗,一些人去取“手紋水新”,即天還未亮,,但手紋能看清楚時去取“水新”,。到山上去插風旗的人們帶著在柳枝上綴著彩綾、彩色羊毛線,、彩色羊毛的風馬旗和神香“切瑪”,、糌粑面、青稞酒,,在山崗高高的頂上燒香,,插風馬旗,祈求運氣越來越好,。插風馬旗的人們都異口同聲地祈禱山神,,祭祀山神:“吉吉嗦嗦,愿善神得勝”,。又在地上撒一些糌粑粉,,并說:“豐收啰,好豐年啰”,,祈禱來年還豐收,。男女青年插完風馬旗后,比賽看誰下山快,,第一個到達山腳的人,,獎勵三杯酒,落在最后的罰四杯,。這時男女青年跳起歡慶豐收的“果諧”舞,,唱起表示男女青年相互愛慕的歌,歌詞內(nèi)容十分豐富,。
去取“手紋水新”的一般是家里的老阿媽,、媳婦和小孩。他們打扮一新后,,在水桶或皮桶的脖子上系上哈達或白凈的羊毛,,在桶口上粘酥油花,帶上神香,、切瑪,、糌粑粉、彩色羊毛,、青稞酒等,,到達取“水新”的地方后,把彩色羊毛掛在河兩岸的樹上,,就像彩虹一樣七彩紛呈,,然后燒香祭祀水神,,祭祀水神后,小孩開始玩游戲,,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跳神,,有的踢毽子,有的玩羊拐子等等,,五花八門,。
上述活動結束后,家人要聚在一起,,首先是父母,,然后是兄弟姐妹,按長幼秩序給每個人獻上新年鮮花和用彩色酥油裝飾著的“竹素切瑪”,。
藏歷十二月初一
新年第一天的早晨,,不能把牛糞扔到外邊,不能把外邊的客人叫到家里,,不能到別人家里做客,,也不能把家里的東西借出去。假如把牛糞扔到外邊,,把東西借給別人,,會失去馬、牛,、羊的財運,,會失去五谷的營養(yǎng),永遠也富不了,。
初一早晨,,阿爸阿媽也不能罵孩子,說粗話,,甚至要非常注意地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但不能溢到外面去,否則也是不吉利的象征,。初一早晨,,也叫“初一油光光”,不但要給孩子頭上抹許多油,,還把煙灰和油混合起來,,把家畜的角抹得亮光光的,擠出酒糟給家畜,,富裕人家還用酒醪糟喂家畜,,讓家畜也大醉,給家畜獻“酒新”和“竹素切瑪”,在角尖上粘上酥油花,,還把家畜的耳飾和舊頸套換成新的,。早飯是每人一份肉,由阿爸阿媽分配給家中所有人:一盤肉,、一個羊頭,、一塊血腸。分完肉,,阿媽把青稞酒放在座次中間,,在酒壺和壺口邊粘上三大朵酥油花,上面橫放一把酒瓢,,媳婦或大女兒拿著酒壺,,從父母開始,輪流著一杯又一杯地敬,。然后阿媽盛麥粥,,初一早晨的粥是麥粥,里面放有奶渣,、人參果,、肉等。并且在喝粥時,,懲罰是嚴格的,,誰要是喝不完的話,不但要在他的頭上倒麥粥,,而且還要罰喝一瓢青稞酒,,一個人受罰,家里人都會支持阿媽,。這時會出現(xiàn)許多笑人的事情,,比如孩子們喝粥之前會把自己的碗藏起來,說:“不喝,、不喝”,。或者喝了一碗后說:“求求你,,求求你,,現(xiàn)在真的喝不下去了”。便把碗放在屁股下面,。這時如果大人不堅持哄著孩子說“喝,、喝”的話,孩子們馬上會低下頭哭起來,。喝完麥粥,,開始喝飯后酒,。飯后酒是放在大木碗和牛角里,斟的酒要喝得一滴不剩,,如果木碗里剩下一滴酒,,就要罰“滴酒”,再倒一大碗,。飯余酒后,,人們喜歡玩什么就玩什么。
過段時間,,開始吃小午飯,他們給老人在小木碗和瓷盤里擺上油炸點心,、烤餅,、蕎面餅、麻花等,,讓他們吃好,。中午十二點時,吃“怕察瑪庫”或肉饃饃,。晚上吃面疙瘩,。
日喀則農(nóng)事新年“古突”的幾種“吃法”
吃到有鼓的面疙瘩,說那個人會在朋友之間挑撥離間,;吃到油菜籽的面塊,,意思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事情,最會拍別人的馬屁,;吃到有木炭的面疙瘩,,表示那人有一顆黑心等等。大家都希望自己碗里有太陽,、月亮,、上師三寶、白石塊,、羊毛,、小麥、牛糞,、鹽,、糌粑、內(nèi)繞線,、四方形小墊等面?zhèn)€疙瘩,。有月亮的面疙瘩,表示那人的心象天空中的月亮一樣明亮,;吃到太陽的面疙瘩,,表示那人福氣大,,他和照亮眾生的火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