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七篇 尼泊爾王之迎請
敬禮上師,。
一時,,尊者密勒日巴在蒙境的尼香山之嘎打雅山洞處禁語修行,心入流水三昧,。一天,,尼香地區(qū)的獵人們來到山洞的附近,看見尊者不言不語以(密宗的特殊)姿勢,,兀然坐定,。(他們不覺害怕起來,一陣沖動,,)群向尊者射出了許多毒箭,,但都未射中。他們隨即準備把尊者丟下懸崖,。但費盡力氣,,也不能搬動尊者的身體絲毫。于是他們就用大批樹枝木柴圍繞尊者,,放火燃燒,,卻不能損及尊者一毛。最后,,(他們挖開尊者所坐的土地,,大家連座位帶土石一起抬到懸崖的邊緣,)[1]把尊者拋了下去,。山崖下面原有一條洶涌的河流,,尊者趺坐的身體在下墜將及水面之時,忽然停住,,未沾水面,。旋即緩緩由河中心向上升起,直飛峭崖之上,,又回返到原來坐的地方,。仍是一言不發(fā)的默然坐定,。獵人都驚奇畏懼萬分,趕緊逃走,。(一路大聲)談論山洞中的那個怪人,。獵士金剛護聽見他們的談話就對他們說道:“那就是馳名西藏的善巧瑜伽士密勒日巴。他也是我的師傅,。你們所說的這些神跡,,正證明他是一個大成就者,他甚至能使畜生也會聽聞佛法,?!庇谑蔷蛯λ麄儼炎约旱墨C犬和黑鹿的故事,以及他自己如何回心學佛的經過向獵人們講述了一番,。獵人們都對尊者生起凈信恭敬之心,。
因為這件事,尊者的盛名在尼泊爾各境不逕而走,,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了,。
此時耶雍和可孔地區(qū)的國王,聞聽尊者的事跡后,,對尊者心生凈信,仰慕不已,。一天,,圣救度母[2]忽然現(xiàn)身對國王說道:“在你的庫藏中有兩件物品:一是產自嘎西嘎的布匹,一是阿汝惹萬靈藥,。你應把這兩件東西送給一位西藏大瑜伽士,。他乃已經證得十地的大菩薩,現(xiàn)在正住在尼泊爾境的北方山區(qū)尼香古打的山洞中,。你把這兩件東西供養(yǎng)他,,將來會有重大的意義的?!?/p>
國王得到度母的授記指示后,,就派遣一個通曉藏語的使者前來探視。他找到了尊者,,也見到尊者完全舍棄今生一切的真實苦行,;心生驚訝,嘆為稀有,,信心油然而生,,自忖道:“十之八九這就是密勒日巴了。但我還要確定一下,?!本拖蜃鹫邌柕溃骸皫煾蛋,。∧拇竺鯓臃Q呼,?您一點食物都沒有,,難道不痛苦嗎?您這樣一無所有,,究竟有何用處呢,?”
尊者答道:“我就是西藏的瑜伽士密勒日巴。我沒有資財卻并無痛苦的理由是這樣的,。聽我歌來:
敬禮至尊諸上師,。
密勒日巴是我名,如今不欲資財故,,無需求財費周章,;初則無有集財苦,
次亦無有護財苦,,終離貪著難舍苦,,無諸牽掛心安樂。如今不欲親眷故,,
心無喜懼離情牽,;初無心羈纏繞苦,次無口角爭吵苦,,終無生離死別故,,
無喜無憂心安樂。如今不欲名聞故,,無需多方求美譽,;初無費力爭取苦,
次無拼命維護苦,,終無心懼毀壞苦,,不求名聞心安樂。如今不欲鄉(xiāng)園故,,
不求住所有定居,;初無執(zhí)著家園苦,次無貪戀自鄉(xiāng)苦,,終無奉承逢迎苦,,住無定處心安樂?!?/p>
使臣懷著對尊者的凈信回來覲見國王,,將尊者的一切詳情稟告后,國王亦不禁對最生起了恭敬信心,就對使者說道:“你去試試看能否迎請密勒日巴來,。他如果不肯來,,就把這兩件東西送給他?!闭f著就把嘎西嘎布和阿汝惹萬靈藥交給使者,,令渠前往。
使者來到尊者處啟稟道:“可孔和耶雍的國王[3]恭請您這位西藏的大瑜伽士到他的國中去,,務懇應允,,起駕前往?!?/p>
尊者道:“一般說來我是不會住在城鎮(zhèn)里去酬應世人的,。特別是對國王(或貴族),更是不屑于去逢迎應酬,。我也無需任何精美的飲食和享用,。修行人受凍餓而死的話尚未聽說過[4]。我要遵守羅札馬爾巴上師的囑咐在山間修行,,所以不想道貴國去,。你自己回去吧!”
使者說道:“一個大國王召喚一個瑜伽士的時候,,那瑜伽士還不連蹦帶跳的去應召嗎,?”
尊者道:“我本人就是個大轉輪圣王,天下再沒有比我更快樂或威力更大的國王了,?!?/p>
使者道:“轉輪圣王具足七種勝寶。你若是轉輪圣王就必定富有,,現(xiàn)在就請你把七種勝寶拿出來看看!”
尊者道:“你們這些世間上的國王大臣,,若能像我的臣屬一般的去修行,,亦能得到勝王之位具足財寶和威力。聽我歌來:
貪著欲樂汝王臣,,若效密勒臣民行,,今生來世皆快樂。密勒臣屬今略說:
信心是我之輪寶,,晝夜恒行諸善業(yè),。智慧是我摩尼寶,能滿自他一切愿,。
持戒是我后妃寶,,能作端美之莊嚴。靜慮為我宰相寶,能聚?;鄱Y糧,。
知恥為我巨象寶,能荷佛法之重擔,,精進為我駿馬寶,,載人能至無我境。
聞思為我將軍寶,,能毀邪見暴敵軍,。汝若具有此臣屬,必獲王德與美譽,,
常勝一切諸逆緣,,恒行十善降雨露。普愿如母眾有情,,皆遵此敕而行持,。”
使者道:“您說的都是佛法的話,,非常稀有,。您既然決意不肯前去,就請收下我們國王供養(yǎng)您的兩件東西,,一是嘎西嘎布,,一是阿汝惹萬靈藥?!?/p>
尊者就收下二物為國王回向發(fā)愿一番,。
此時惹瓊巴和顯恭惹巴正前來迎請尊者,到處探詢尊者的蹤跡,。在尼象地區(qū)他倆遇見幾個當?shù)睾湍岵礌柕膹姳I,。強盜們正擬搶奪,他倆說道:“我們只是兩個瑜伽士,,請不要這樣,!”強盜們說道:“哼!瑜伽士,!只有密勒日巴才能算是真正的瑜伽士,;武器毒箭不能傷,火不能燒,,水不能淹,,推下懸崖能自己飄上來!可孔的國王來迎請,,他也不去,!”他倆道:“我們正是來迎請他老人家的,請告訴我們他現(xiàn)在何處!”
強盜們聽說他倆是來迎請尊者的,,就帶路引他倆來到尊者的洞前,。他倆看見尊者身披嘎西嘎布,安祥而坐,。在前面一塊石板上卻放置著阿汝惹藥,。
兩個惹巴弟子就齊向尊者恭敬頂禮問候尊者身體是否安好,心情是否愉快,?
尊者說道:“我很好,,也很快樂。我的快樂是這樣的:
于此百花叢生處,,千樹群列兢作舞,,眾鳥喧鳴齊歌唱,猿猴嬉戲樂奔躍,,
于此寂靜善妙地,,獨居修禪甚快樂。觀師住頂甚安樂,。拙火暖蒸熾然樂,。
八法幻化解脫樂,夢昧迷亂自凈樂,,光明驅散無明樂,,不修轉識成佛樂[5],
通達中有境界樂,,無漏大樂法性樂,,具此眾樂汝老父,品嘗山泉之甘味,,
常嚼野果之鮮甜,。細思此情必解會,何以密勒樂怡怡,!汝等途中遇匪耶,?
若遇匪奪應正思,此皆前世業(yè)報果,,若無財物敵亦無,子兮,!切莫積資財,!
能伏自心無怨敵。子兮,!應斷嗔恨心,,能悟自心離仇怨,常隨佛學常念佛,
悲心若生無怨敵,,應愛他人尤勝己,!”
顯恭惹巴說道:“正因為尊者是這樣的瑜伽行者,才能有如是的快樂,,和解脫一切敵怨,。所以我倆今天要前來迎請您。像您這樣的(大成就者)實在不必專住茅蓬,,請回到西藏內地去作利生的事業(yè)吧,!”
尊者說道:“在崖洞中修行,本身即是作利益眾生之事,!我可以回西藏去,,但你們要知道我一直在山中獨居修行并非是錯誤的,是為了遵守上師的咐囑以報師恩,。再說,,瑜伽之。我這樣做地,、道,、功德亦皆由山居修行而來??v然有很好的覺證暖相,,亦應時常居住在無人的山中。因為瑜伽行者的本性和宗風原應是如此的,。所以你們也應該住在山中嚴格的閉關修行,。”隨即歌道:
“上師深恩未酬報,,法界有情無有盡,,為報上師眾生恩,終生修持盡我心,。
此豈吾師有所需,?諸成就者之心聲!北原野馬具白喙,,雖逢死險不低頭,,
此豈野馬求解脫?其獸天性本如是,!南方猛虎慣肉食,,雖死不食己類肉,
此豈矯揉假造作,?巨獸自性本如是,!西方山獅身白色,,極寒不離雪山去,
此豈山獅無地往,?獸王天性本如是,!東方鳥王大鷲鵬,鼓翅翩翛振飛翔,,
此非鷲鵬懼墜地,,鳥王之道本如是!密勒修行具恒毅,,舍棄世間如敝履,,
此非沽名思美譽,斷貪之相本如是,!擺脫一切瑜伽士,,無人崖洞獨修持,
此豈懼畏墮迷途,,達人行素本如是,!來此比丘及弟子,謹嚴閉關依囑修,,
此非心求居人上,,求解脫者應如是。噫戲,!宿善吾弟子,!為汝今唱口訣歌,
此非無事求消遣,,‘耳傳’宗風本如是,!”
惹瓊巴說道:“尊者的訓示自當銘記于心。您一向是不大適應世人的,。這塊精美的布和按惹汝藥是誰供養(yǎng)您的?。俊?/p>
尊者道:“這是一位國王送給我的,?!彪S即歌道:
“耶雍、可孔之國王,,法王菩薩人中尊,。于彼度母親授記,遣使迎我往彼國,。
我懼無常未前往,,國王供我二禮物,一為上好白棉布,,能作阿寫[6]拙火伴,,
一為阿汝萬靈藥,能除四大各疾病,,以此因緣其國民,,七年之內免眾疾?!?/p>
兩個惹巴同時啟稟道:“不是為了世間八法而是為了修行的緣故,,請您慈悲應允回去。此番回藏亦可多作利生的事業(yè),?!痹诙艘笾氐膽┣笙拢鹫呋氐轿鞑?,于拉息去朵的嚴淵洞內靜修,。
此時山神長壽女屢次伺機前來侵擾尊者。一次她來時看見尊者于黃金林中受用賤種之女,;尊者于水銀鏡中見到長壽女的身形,,因此她隱身消失于空中[7]。此后尊者于羅瓊谷中靜修時,,長壽女又前來侵擾,,(她看見)尊者騎著一頭獅子,身上涂滿了大灰[8]和朱砂,,頭戴花冠,,身著日月衫,手執(zhí)傘幢,,(向她行近),。她的行蹤既被發(fā)現(xiàn),未能得伺,,身形瞬即消失于空中,。
這是尊者在蒙境靜居時,可孔國王來迎請和獻上供養(yǎng)的故事,,以及長壽女前來侵擾未果的略記,。
[1]藏文典籍在述事時,通常皆有盡量簡略之趨勢,,可能與中國古時一樣為了省紙的緣故,,因此就發(fā)生了許多文義不清楚的毛病。第一是文句的主詞(Subject)常常省略,,故弄不清主詞究竟何指,。第二是省略太過,以致交代不清,。例如此處,,眾獵人最初不能推動尊者身體絲毫,,現(xiàn)在何以就能搬動尊者的身體擲之下崖呢?雖然也可以說只要尊者愿讓他們搬動時,,他們就可搬動,,但總不如由獵人們另出主張較合適,因此譯者憑自己的臆想加上這一句話,。
[2]圣救度母――或簡稱度母,,為觀音菩薩見眾生苦,悲淚不禁,,淚珠積聚變成度母之像,。通傳有廿一尊。其中以綠色及白色二尊度母流傳最廣,,其實度母即觀音之一種應身也,。觀音菩薩本亦男像,中國后來普遍流傳的白衣觀音成為女像,,與藏傳度母之情形一樣,,蓋以母性表慈悲乃一自然之趨勢也。
[3]原文為法王,,但不能確定尼泊爾當時是否如西藏之政教合一而名為法王(chos. Gyis. rGyal. Po),。可能不是,。此處之法王大概只是說國王篤信佛教耳,,故譯為國王。
[4]此句及下句原文極簡,,又極為難解,。可能譯為:“修行人要不懼凍餓而死,,并非只是一句空語,。”下句可能原書抄寫有錯誤,,此處省略,。
[5]不能轉識成佛樂――轉識法(hPo. Wa)為六種成就法之一,為密乘行者在得到心氣自在之后,,隨時能以自力遷移心識他往,,或往生凈土,或投生別處而得生死自在也,。轉識之主要作用還是往生凈土,。故為密乘之凈土法。此處密勒所言為:已經能即身成佛,,不必另求往生,,故為一樂也,。
[6]阿寫——即臍下拙火或忿怒母之異名。
[7]此段因藏文太簡,,主賓詞不清楚,,只有順故事及文義來猜想,尊者于黃金林中受用賤種之女……等,,大概系指尊者所變之幻像用以攝伏長壽女者。
[8]大灰——死尸燒盡之灰,,用以涂身,,而增強生死不懼、生死平等而趨入無礙之境地,;為古代密乘行者所常使用者,,以后則用之甚少矣。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