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修行人的快樂
敬禮上師,。
大瑜伽行者,,密勒日巴為了遵守上師馬爾巴之訓(xùn)示[1],從獨利虛空堡往藥磨雪山,,于獅子州之深林處,,虎崖獅堡中居住,。藥磨之山神女于尊者初到時即示現(xiàn)和善美妙之相,接受訓(xùn)敕,,并以圓滿供養(yǎng)承事尊者,,尊者住于此地心境亦極為安樂愉快,定慧增長,。某日由蒙境來了五個年青之尼眾,,前來請問法要;對尊者說道:「聽說這個地方極端恐怖,,能作修行之逆增上緣[2],,對定慧之助益極大。師傅??!您是否亦有這種感覺呢,!」
密勒日巴為了贊揚該地之殊勝和說明定慧增長時心境之快樂,于是唱道:
「敬禮善妙上師足,。我以善樂福德故,,得見尊顏受法教,一如上師之授記,,我今依囑來居此,。
蒙境群山多樹木,草原花木極茂盛,,于此悅意安樂境,,果樹搖擺作舞姿,
猿猴撲跌作游戲,,百鳥齊喧悅耳聞,,蜜蜂四飛競嗡嗡,虹彩隱顯無晝夜,,
冬夏細雨降霏霏,,春秋谷霧彌山際,如是寂寥山隱處,,有我密勒習(xí)禪定,。
樂哉觀心本空寂!樂哉心空顯光明,!樂哉萬千境象現(xiàn),!樂哉猛起與狂跌!
無有惡業(yè)肉身樂,,恐怖之境增大樂,,紛亂越多越快樂[3]!
煩惱起伏不生樂,!艱苦越深樂亦深,,此較無病更快樂!一切苦痛變成樂,,稀奇稀奇甚樂哉,!
習(xí)禪涌出之大力,助我四肢運動樂,,恣意跳躍與奔馳,,手舞足蹈天然樂;
心中寶藏貯妙歌,,獨唱不竭一何樂,,美音妙句悅意樂,眾人齊唱何能及?
心具大力發(fā)雄威,,融入法性成大樂,。自心法爾顯萬境,此乃真正大極樂,!
繁華外境何能及,?為酬信徒來朝拜,我今歌此作禮物,,告汝法喜諸覺受,,修士種種大歡樂?!?/p>
隨后尊者就傳授灌頂和口訣與五小尼,,然后命她們?nèi)嵭蕖#ㄋ齻冃蘖瞬痪?,)就產(chǎn)生了極佳的覺受和證解,;尊者非常高興,于是就唱了一首「甘露口訣歌」給她們聽:
「諸佛法身之上師,,指示解脫正道者,,大悲事業(yè)利群生,于一切時莫舍我,,常住我頂賜加持,。
汝等居此修正法,法門廣大雖無量,,得遇深密金剛道[4],,善根深厚實可慶。
汝等應(yīng)知并自警,,修行即身成佛法,不可增大己愛欲,;
貪戀世間一切事,,貪欲若大必難免,造作種種善惡業(yè),,如是終將墮惡趣,。
當(dāng)汝承事上師時,不可心存此邪念,;『我供辛勞渠傲享』,。若作此念師徒諍,心志所求皆不成,。
守護堅誓密戒[5]時,,莫與惡人作交往[6],交往必生諸邪念,,損壞密戒三昧耶,。
勤習(xí)聞思學(xué)法時,,莫生我慢執(zhí)名言,否則五毒火炎熾,,心生惑亂毀善根,。
結(jié)伴共修靜居時,莫涉世事多外務(wù),,否則將失甚深道,,法緣善根終斷絕。
修持口傳密法時,,莫行降魔作法事,,行之自心終生魔,終落紅塵世法網(wǎng),。
覺受證解生起時,,莫談神通及預(yù)言,否則侵毀密咒相,,退失功德與道行,。知此諸失應(yīng)遠離!
惡行欺騙咽罪食,,負荷死者之尸靈[7],,為滿己欲行諂媚,此等罪行應(yīng)斷舍,,謙虛忍讓百事成,。」
五小尼問道:「我們怎樣去做,,才能自立的修行得到成功[8]呢,?」
密勒日巴作歌答曰:
「具恩至尊前祈請,令我修行得順利,。
汝輩青年之學(xué)尼,,雖居雜染村鎮(zhèn)中,由宿善故聞佛法,,未入岐途今逢我,;
勤聚資糧勤修持,必獲加持不離身,,覺受證解自然生,。僅生覺受無大益,必須勤求真成就,。
為憐汝等真誠故,,我今為說成就訣:
寂靜山中謐居時,莫思城市之娛樂,若思心將被魔使,,攝心入內(nèi)得成就,。
堅意刻苦修持時,應(yīng)思隨時死可至,,常念輪回諸過患,,斷舍追尋此生樂,堅毅恒修得成就,。
學(xué)習(xí)甚深修訣時,,不可博究成學(xué)者,若爾終陷世間法,,空過此生紅塵中,;謙卑自足得成就。
種種覺受生起時,,不可傲心多宣說,,否則觸怒空行母,一心專修得成就,。
侍伴上師同住時,,彼之功過莫觀察,若觀則見過如山,,能生凈信得成就,。
金剛弟兄共處時,莫思領(lǐng)先或倨傲,,倨傲必使眾不合,,斗爭嗔恚壞密戒;謙讓和諧得成就,。
游行村鎮(zhèn)乞食時,,不可以法行欺騙,否則自必墮惡趣,,正直誠實得成就,。
于一切時一切處,切莫自慢縱所欲,,否則必成佛油子,,外表似法實非法,,斷舍虛偽得成就,。
已得入道成就者,應(yīng)做廣大利他事,,傳授大恩之口訣,,一心施舍利眾生。」
五小尼聽了此歌對尊者生起了不變的信心,,下了最大的決心,,舍棄今生之一切,全力精進去修行,。他們供養(yǎng)給尊者一個金制的曼陀羅,,請尊者講說見、行,、修之精要修法,。
密勒日巴說道:「金器你們自己留著作修行的資糧吧!見,、行,、修的精要是這樣的?!褂谑浅溃?/p>
「祈請上師賜加持,,令我法爾能常行,如尊示范見,、行,、修。
見之精髓有三要,,行之精髓具三要,,修之精髓亦有三,果之精華三訣攝:
外顯諸境皆是心,,心即明顯之體性,,明體無相無可執(zhí),此三見訣應(yīng)受持,。
妄念解脫于法身,,明空任運自安樂,無整寬坦舒松定[9],,此三修訣應(yīng)受持,。
十善法性力中增,十惡法爾自性盡,,明空無需諸對治,,此三行訣應(yīng)受持。
無有輪回之可斷,,無有涅盤之可證,,自心本來原是佛,此三果訣應(yīng)受持[10],。
此即法性本來空,,惟師能令悟此要,,三要攝內(nèi)成一要,繁行多求終無益,,悟卻俱生即到家,。
我適所說諸訣要,實為修行之法寶,,由我證境所流出,,汝等珍重善受持?!?/p>
尼眾們又問道:「修持尊者適才所指示的無錯謬的法要時,,最殊勝的依靠和指導(dǎo),是否以至誠迫切的深心去祈禱根本上師呢,?除了至心祈禱上師以外,,還需要別的嗎?」
尊者聽了,,微笑的說道:「上師為導(dǎo)依之主要,,如樹之根;但樹根尚有枝干(華葉等亦不可廢),。由根所生之枝干是這樣的,。」于是唱道:
「上師口訣與弟子,,堅毅耐苦及信心,,智慧悲心與實相,此為經(jīng)常之導(dǎo)依,。
寂靜山居離塵囂,,是為禪定之導(dǎo)依。至尊成就之上師,,是為除惑之導(dǎo)依,。
無有疑悔之信心,安樂行道之導(dǎo)依,。五根五塵所生識,,解脫觸依[11]之導(dǎo)依。
嘎居上師之密訣,,指示三身之導(dǎo)依,。作皈依處佛法僧,能作無謬之導(dǎo)依,。
依此修持六依導(dǎo),,能抵大樂之平原,安住無戲無念境,,自明法爾解脫界,。
樂哉!此乃自家園,!自知自見了無疑,!
無人山谷茅蓬處,我今為汝吭高歌,,六種修行快樂曲,,名聞如雨降十方,
大悲花朵瓣葉開,,菩提心果清凈結(jié),,佛法事業(yè)遍全宇!」
她們聽了,,心中想道:「尊者無論在那里居住,,對他自己講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應(yīng)該迎請他下山去(弘法),?!褂谑蔷蛯ψ鹫哒f道:「上師啊,!你的心境已經(jīng)達到了無有顛倒惑亂的地步,,根本已經(jīng)用不著修行了,所以請您到我們的村莊去居住,,使施主們有機會供養(yǎng)您,,您也可以大轉(zhuǎn)法輪,廣利眾生,?!?/p>
尊者回答道:「我在山中修行,本身就是利益眾生的事業(yè)[12],,(無需其他?。╇m然我的心境已至無有惑亂的境地,但修行人經(jīng)常住山,,卻是瑜伽行者的一貫宗風(fēng),。」隨即唱道:
「修行乃能報師恩,,成就解脫祈加持,。住此修法弟子眾,心莫散亂凝神意,,聽我甚深口訣歌,。
雪山高處雪獅子,終年常住雪山巔,,非由畏懼諸群獸,,雪獅之道本如是,。
紅崖頂上大鵬鳥,展翅翱翔太空中,,此非畏懼墮深谷,,大鵬之道本如是。
江河匯源大海中,,巨鰲戲跳出水面,,此豈鰲魚懼窒息,鰲魚之道本如是,。
蒙山松柏枝尖上,,猿猴跳躍險萬狀,此豈猿猴懼墜地,,樹巔游戲猴本性,。
茂密森林隱堡中,斑斕猛虎飛躍馳,,此豈畏懼思逃避,,斑虎雄性本如是。
獅崖山林之深處,,密勒日巴觀空性,,此豈畏懼修證退,恒毅修觀本如是,。
清凈法界曼陀羅[13],,專一修觀無散亂,此非畏懼入歧途,,持心法要應(yīng)如是,。
內(nèi)修氣脈明點時[14],各種障礙錯誤生,,此非法訣有過失,,速生證相應(yīng)如是[15]。
修習(xí)自然無拘行,,時高時低起伏多,,此豈二執(zhí)之謬誤,緣起變化本如是,。
為適種種諸根性,,善說因果不壞力,此豈修士成錯謬,,執(zhí)因果法以為實,,
為利種種眾生故,說善惡法利群迷,。
已得自在瑜伽士,,自然于世少貪著,,此豈沽名釣譽故,厭無常法本如是,。
修甚深道瑜伽士,,常住山岳崖洞處,此非造作行偽善,,自樂專修本如是。
密勒歌唱如泉源,,此非喜愛扯閑天,,為答凈信弟子請,酬此心要口訣歌,!」
尼眾們說道:「專一住山固好,,但為了使修行得到增上順緣,應(yīng)該修筑一所適意的關(guān)房,,您何不修筑一所呢,?」
密勒日巴答道:「我已經(jīng)有一所適意的關(guān)房及其他的增上順緣了,現(xiàn)在讓我告訴你們吧,!」隨即歌道:
「敬禮如意上師寶,,祈賜弟子諸順緣。此身即是佛陀身,,令我澈悟此奧理,!
我因怖畏筑一屋,此屋即是法性屋,,無慮衰朽與傾頹,。
我因寒冷尋衣著,此衣即是臍拙火[16],,從此無懼冰雪寒,。
我因貧窮尋財物,得財無竭七勝寶[17],,從此無懼貧窮苦,。
我因饑餓尋食物,得食法性三摩地,,從此無復(fù)慮饑餓,。
我因乾渴求飲料,修得正念甘露酒,,從此無懼口乾渴,。
我因寂寞尋良伴,得伴空樂常相隨,,從此無慮孤寂苦,。
我畏迷途求正道,,此即廣大雙融道,從此無慮入歧途,。
持此諸珍如意寶,,隨處居住皆快樂!
于此藥磨獅虎崖,,母虎吼生動心弦,,令我憶起諸小虎,圍繞母側(cè)戲瘋顛,,
渾真可愛令人憐,,油然生起菩提心,謹住崖洞修禪定,。
獼猴聲嘯似哀鳴,,令我生起哀悲情;小猿吱吱玩笑樂,,激我修觀菩提心,。
布谷聲啼令人悲,難禁漱漱淚滿襟,。
云雀巧唱嬌吟吟,,不由心喜側(cè)耳聽,百鳥齊喧共作樂,,無有伴侶更快樂,!
我此修行快樂歌,愿令眾生得普聞,,清涼苦惱得解脫,。」
尼眾們聽了此歌,,心極感動,,都深深地生起了出離和厭世之心,她們齊向尊者發(fā)誓永不下山,,一心修道,;以后她們都證得了善法之究竟成就。
不久,,本尊就示現(xiàn)授記,,對密勒日巴說:「今后你應(yīng)該要到西藏去[18],在那里的山間茅蓬處去修行,,而作利益眾生的事業(yè),。這樣,你將會對眾生和佛法作廣大的利益?!褂谑亲鹫叩男囊饩拖底⒂谖鞑?,準備向西藏行去。
這是密勒日巴在藥磨雪山的故事,。
[1]馬爾巴尊者(密勒日巴之上師),,于一次大傳法灌頂時,向他的四大弟子分別授記,,各各吩咐他們今后應(yīng)采取的宏法方向,;如對哦巴喇嘛,他囑咐說,,應(yīng)以說教的方式去弘法,;對密勒日巴則囑咐他,終生應(yīng)不離山穴崖洞,,以終生修持的方式去弘法,。密勒日巴果然尊囑,,終生示現(xiàn)住山修行,;徒眾多次勸請下山弘法皆遭拒絕,并確申住山修行即是最上弘法,。此在當(dāng)時,,人們不能了解,今回憶歷史,,則確知此種作風(fēng)完全正確,。
第一、密勒在世時,,有緣,,有根器,及真正有決心之徒眾自然會來找他求法,,如惹瓊巴,,岡波巴等大弟子。他們以后弘法事業(yè)皆廣大無邊,。
第二,、密勒日巴終生修行,力倡實行,,以身示范,,行成了嘎舉派之著重修行之宗風(fēng),故又名為修傳派,,成就之人在西藏各派中數(shù)量上數(shù)第一,。如黃教之土官大師所著之西藏佛教史中亦特別提出此事。
第三、住山修行得成就,,其加持力自能無形中普及利樂有情,,不必以有形的姿態(tài)到城鎮(zhèn)中去找人傳道。弘法之方式甚多,,因緣不一,,善巧方便,種種方式皆可用也,。
[2]逆增上緣:逆緣,,或不順意的,表面賞的善緣逆境,,往往卻是對修道有益處的,;因為逢到逆境,人才能奮發(fā),,而增益其所不能,,終得成功,故名逆增上緣,。
[3]紛亂越多越快樂:此句及前數(shù)句說明已得徹悟心性之人,,外顯諸境皆不為礙;內(nèi)心之所顯現(xiàn),,如(似煩惱)之狂起狂跌,,與法界中千奇百怪之顯現(xiàn),不但不能損擾其心,,反而增長其證悟,,此時心境亦特別快樂。密典中有云:「凡夫之煩惱如燈燭之火,,遇風(fēng)則滅,,故須善護;成就者之『煩惱』如森林之大火,,遇風(fēng)則越熾越盛,,智慧反而增長,故應(yīng)順世間行,,于一切煩惱及魔境皆無所礙,。」
[4]金剛道:即密宗道,,又名金剛真言乘道,。
[5]堅誓密戒:即密宗戒,或三昧耶戒,。
[6]莫與惡人作交往--修密乘人,,嚴禁與破密宗戒之人交往。據(jù)云稍有接觸,即能發(fā)生定障及其他障礙,。此處惡人除指一般惡性重大之人外,,尤指犯密戒之人。此就嚴格之修方便道及圓滿次第之密乘行人而言,,其戒,、定與護法皆極嚴格,故有此種現(xiàn)象,。至后期西藏密法,,修大手印或大圓滿之般若心地法門之人增多,此種趨勢亦好似沖淡了不少,。此我個人之看法,,準確與否,不敢武斷,。
[7]西藏喇嘛認為因修渡亡法而受施主供養(yǎng),,為一極端危險及負荷極重之事,好喇嘛皆盡量避免之,。
[8]成功:藏文mGO·Thon·極難翻,,直譯是抬頭或出頭的意思,但又不止此,,此處姑且譯為「成功」,。
[9]無整寬坦舒松定:此句原文直譯應(yīng)作:「無整無作等持住」,,但原文之神韻則包括有大手印之最主要口訣:「寬坦,,松弛」;因此,,此處特譯為「無整寬坦舒松定」,,以明其言外或意含之神韻。過去亦有人譯此句為「無整具寬坦而定」,,還是加了「寬坦」二字,。藏文原句為:「Ma·bCos·mNyam·Par·bShag·gDah·」
[10]此四句之直譯應(yīng)為:涅盤離心無可證,輪回斷心無可斷,,自心是佛永決定,,此三果訣應(yīng)受持。因過去貢噶上師似乎于某次傳法時,,提出此四要訣,,筆授之人大致意譯而出,而十分精彩,。故今從之,;特出原文之直譯以備讀者參考。
[11]觸依:由五根及五塵所接觸而生種種識念,即是解脫根塵相依相觸之導(dǎo)依,。不必斷根塵之相觸,,而即于根塵相觸所生之識念或分別妄念,當(dāng)下顯現(xiàn)空性,,此即不斷輪回法而證取涅盤之密宗道也,。
[12] 見本篇第一注。
[13]曼陀羅(Mandala):古譯壇城或中圍,,即密宗修法時本尊佛之『住所』,。主尊之旁又圍繞眷屬各尊,裝飾相貌各不相同,。曼陀羅之形狀亦有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等不同,。就究竟義言,,曼陀羅即法界之縮影,代表莊嚴凈土及一真法界,。有相密宗,,或生、圓次第之密宗,,曼陀羅之意義尚為狹義的有形本尊壇城,。但密勒日巴此處則指大手印空性中所顯之一真法界,究竟了義之曼陀羅也,。
[14]氣,、脈、明點:藏文:tTsa·Rlun·Thig·Le·此為修密方便道所必須修持者,。此處之氣,,尊指身內(nèi)之各種氣,如上行氣,,下行氣,,平住氣,遍行氣,,業(yè)氣,,命氣等等;脈則是指氣及明點所經(jīng)行之道,,類似脈絡(luò)或神經(jīng),,但亦不全是;明點則泛指身體中之各種精華之分泌物,,不單指男性之精液也,。凡人之氣,、脈、明點必須徹底轉(zhuǎn)變成光明及大用,,亦即轉(zhuǎn)凡夫之氣,、脈、明點成報,、化二身之方法,。此道目前全世界能講透徹之人可以說根本無有,或絕無僅有(,?),。至于詳盡之科學(xué)的說明,更待吾人之努力也,。見 Mircea Eliade 之 Yogo 中,,論Mystic physiology 處。
[15]此處藏文作:rTags·Myur·Tu·Thun·Pahi·Kha·Pho·Yin·,;Kha·Pha二字為夸張之義,。若原書抄寫無誤,密勒日巴似乎有嘲笑及開玩笑之意味,。
[16]臍拙火:為六種成就法之基本修法,,為密宗禪定之基礎(chǔ)。行者觀臍下有如豆大之火焰(拙火),,加以寶瓶氣等助行使能生起俱生之忿怒母火,,而產(chǎn)生暖樂,打開全身脈結(jié)而開顯本具之法,、報,、化三身。
[17]七勝寶:此又為印度之神話寓言,,傳說當(dāng)成佛或轉(zhuǎn)輪勝王出世時,,當(dāng)具足七寶,。
[18]到西藏去:密勒此時住于西藏與泥泊爾交界之喜馬拉雅雪山各地,,并不是西藏內(nèi)地(Tibet propet)。以后密勒日巴才稍往西藏內(nèi)地行住,,但其足跡似未到現(xiàn)在西藏之中部或東部,,此點待考。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wù)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