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書法傳承人索朗扎西在寫書法,。
拉薩陽光明媚,,風景秀麗,。
車在國道318線上穿行,,映入眼簾的是蜿蜒清澈的江水、郁郁蔥蔥的樹木和星星點點的小花,。一切都是那么愜意、那么美好,,以至于大家都忘記了旅途的疲勞,,沉浸于路旁的美景無法自拔。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到尼木縣普松鄉(xiāng)普松村尋找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尼木書法傳承人索朗扎西——一位當代尼木書法大師,。
尼木縣位于拉薩市西南,,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距拉薩市140公里,。沿國道318線一路前行,,從拉薩城出發(fā),驅車兩個多小時即可達到尼木縣城,。
“尼木”,,藏語意為“麥穗”。這里土壤肥沃,,人杰地靈,,是西藏著名的產(chǎn)糧大縣,素有“拉薩糧倉”之稱,;這里人才輩出,,藏文創(chuàng)始人吞彌·桑布扎就誕生于此。
吞彌·桑布扎在創(chuàng)制藏文的同時,,也對藏文書寫作了規(guī)范,?!敖畼桥_先得月”,勤勞智慧的尼木人民代有藏文書寫高手,,人們習慣將之稱為“尼木書法”,。
尼木書法是尼木特有的一種藏文書法,用該書法(字體)寫出來的藏文美觀漂亮,,廣受世人歡迎和喜愛,。據(jù)了解,西藏早期典籍如《甘珠爾》,、《丹珠爾》等都是按照尼木書法書寫并雕刻成經(jīng)板印刷而成,。在日喀則的薩迦寺和江孜的白曲寺,有不少寫于十三世紀的手抄經(jīng)書,,以及被列為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普松鄉(xiāng)雕刻工藝,,刻出來的字體都是按照尼木書法來寫的。
據(jù)了解,,早在五世達賴喇嘛時期就指定尼木的“普松沃瑪雜”,、“曲水平措根培”等幾戶人家,專門書寫尼木書法,,而且規(guī)定這幾戶家里出生的男性,,不能學其它手工藝,只能學尼木書法,,從而培養(yǎng)了很多寫尼木書法的能人,。
在十三世達賴喇嘛時期,從全尼木范圍內(nèi)選出一些有文化,、出生背景較好,、作風端正的青壯年,在拉薩組建了一支尼木書法隊伍,。這一隊伍被命名為“尼木康”(“康”即“室”的意思),,這一隊伍的負責人叫元大。當時,,“尼木康”的寫字員們只要能完成每天的書寫任務,,就不用交納其他任何稅賦。從這些措施和做法中,,我們能看出當時尼木書法的珍貴性,。
“普松”,藏語意為“山谷”,。車出尼木縣城往正北走十多公里便可到達普松鄉(xiāng)普松村,。
少年學藝,立志成為尼木書法傳承人
巴珠拉日山下,,一座藏式小院便是索朗扎西的家,。
院子不大,,但被主人打理得井井有條。院子干凈整潔,,院中花草清新中透著秀麗,,一看就知主人是一位十分有品味的人。
一進門,,索朗扎西就把我們往書房領,。書房內(nèi)堆滿了藏文書籍。書籍中有的雖只是幾頁薄紙,,但索朗扎西很是珍惜,,視如珍寶?!安灰】淳湍敲幢”〉膸醉?,這些都是前輩尼木書法大家留下來了寶貝?!彼骼试鲗τ浾呓榻B說,。
索朗扎西今年45歲,中等個子,,皮膚黝黑中泛著光亮,,鵝蛋臉,兩眼雖小,,但炯炯有神,;八字胡,笑起來,,白牙與黑須相映,顯得十分俊朗
索朗扎西17歲開始學習尼木書法,,拜在本村尼木書法大家扎西多吉門下,。
學習尼木書法,一般從被稱作“強心”的木板上用竹筆描摹開始,。
藏文為吞彌·桑布扎所創(chuàng),。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統(tǒng)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吐蕃王朝,。青藏統(tǒng)一后,松贊干布派遣大臣吞彌·桑布扎帶領16人,,前往天竺(印度)和西域留學,,拜婆羅門的倪靜和拉熱百森榮學習梵文和聲明學?;夭睾?,仿照梵文和烏爾杜文,,結合青藏高原古代文字創(chuàng)立了藏文,藏文書法藝術也由此誕生,。并且確立了烏金(楷書體)和烏梅(行書體)兩大書體,,為藏文主要書寫體。確定高山箭竹作為制作筆的原材料,,以碳墨為主要書寫顏料,。
據(jù)索朗扎西介紹,尼木書法的書寫原料為一種稱為“準嘛新”的墨水,,由木料燃燒的煙霧凝成的煙霧塊泡制后加入動物的腦漿攪拌均勻而制成,。這樣制成的墨水寫出來的字體表面光滑、不易磨損,,且保存時間長久,。墨水中有時還要加入金粉、白銀粉,、銅粉,、珍珠粉、瑪瑙粉等珍貴原料,,以提高書寫作品的價值,。
從描摹開始,索朗扎西用了3年的時間學習藏文30個字母的書寫,。
索朗扎西說,,尼木書法講究整齊、規(guī)范,、漂亮,;學好尼木書法,既靠老師教,,更靠自己下苦功夫,。
在扎西多吉老師指導3年后,索朗扎西就開始歸家“閉關修煉”,,苦練尼木書法,。
青年有為,于布達拉宮抄寫典籍中進步提高
學以致用,。書法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實用技藝。于實踐中方能得到提高和進步,。
圖為尼木書法傳承人索朗扎西在展示他剛剛寫好的書法,。
學習尼木書法5年之后,索朗扎西迎來人生中難能可貴的學習提高機會,。
上世紀九十年代,,布達拉宮中很多古代典籍由于年代久遠,,破損嚴重,亟待修繕,。于是,,自治區(qū)組織了很多能工巧匠組成了搶救小組,對這些浩如煙海的珍貴典籍進行搶救式整理,。索朗扎西有幸加入到了其中,。
“造紙的、寫字的,、做墨水的都來了,,都是各個行當?shù)拇蠹遥夷軈⑴c其中真是太有幸了,?!被叵氘敵酰骼试鞑粺o感慨地說,。
據(jù)他回憶,,當時“搶救小組”共有16個人,除去造紙,、做墨汁的外,,典籍抄寫的有10個人。在這些人中他是年齡最小的一個,。因為年輕,,所以他顯得格外誠懇,不時向老師們請教,,在同大家的工作,、生活中索朗扎西受益匪淺,進步很快,,終身難忘,。
在書法技藝提高的同時,于生活中索朗扎西也見了世面,。在布達拉宮,索朗扎西第一次吃到了炒菜,。第一次開“洋葷”,,索朗扎西激動不已;吃飯時都不敢動筷子,,不知道怎么吃,,只得“邯鄲學步”式的,看別人怎么吃,,自己就怎么吃,。
在布達拉宮,,索朗扎西整整待了3年。3年的時間里,,他抄寫了將近1米多高的典籍,。藏文典籍大多寫在長條型的紙上,寫好后一張張排列好裝訂成冊,;或不裝訂,,閱讀時一張張翻看。
3年下來,,索朗扎西攢了不少積蓄,。“寫一張7元,,一個月收入500元,。3年下來,積攢了一兩萬元,。一兩萬元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但不會投資、也不會經(jīng)營,,都用來改善家里生活了,。”索朗扎西不無遺憾地說,。
話雖這樣說,,但從布達拉宮回來后,索朗扎西確實“火”了,,風光無限,。“那時,,縣里開會,,都請我去寫橫幅,管吃管住,,還給錢,,真挺風光的。現(xiàn)在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了,,都有電腦打印了,。”索朗扎西說,。
至今,,索朗扎西還記得,一次縣里一個水利工程竣工,請他去寫紀念碑文,,吃了縣里的“大餐”不說,,還收入了100元,讓他和家人著實高興了很久,。
出名后,,索朗扎西上了電視,名氣更大了,。索朗扎西至今仍記得那是2005年的事,,自治區(qū)電視臺《七色風》欄目采訪了他。他成了村里第一個走上電視屏幕的人,,著實“火”了一把,。
中年得志,且寫且行走向人生發(fā)展的頂峰
“學書法要甘于寂寞,。只有靜下心,、沉住氣才能把書法練好?!痹凇肮Τ擅汀钡耐瑫r,,索朗扎西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這些年,,索朗扎西出去掙錢的時間少了,,農(nóng)閑之余,他總是一個人躲在屋里勤學苦練,。
他說,,這些年,請他寫字的人也多,,經(jīng)濟收入多了,,不用為生活發(fā)愁;但相反離自己定下的“將尼木書法發(fā)揚光大”的目標卻越來越遠了,。
“現(xiàn)在寫一張紙,,已經(jīng)從過去的7元漲到五六十元了;過去一個月收入500元,,現(xiàn)在一月能掙3000多元,,但書法技藝水平的提高卻慢了?!彼骼试鞑粺o憂慮地說,。
他告訴記者,去年,,他去日喀則幫人抄寫經(jīng)文,3個月就掙了一萬多元,。經(jīng)濟寬裕了,,可謂吃穿不愁,。
雖說“吃穿不愁”,但索朗扎西卻還是發(fā)愁,。他愁:自己的入會申請怎么還沒批下來,。
為了提高技藝,他于2013年初,,把自己的代表作品交到了西藏藏文書法家協(xié)會,,請求入會。
“入會既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更能獲得更多學習進步的機會,。西藏藏文書法家協(xié)會高手多,交流的機會也多,。只有多交流,,才能提高,才能將尼木書法發(fā)揚光大,?!彼骼试魅缡钦f。
如今,,申請就要批下來了,,索朗扎西很是高興。
在高興的同時,,索朗扎西又有了新的憂愁:后繼乏人,,尼木書法發(fā)展困難。
“帶了兩個徒弟,。老大扎西,,學了3年,說是寫字掙不到錢,,學駕駛開車去了,。老二邊巴,學了兩年,,也說掙不到錢,,賣經(jīng)幡去了。家里3個女兒,,又都忙著上學,,后繼無人啊?!彼骼试鞑粺o感慨地說,。
記者觀察:
尼木書法是西藏著名的古老藝術。按理說,隨著受教育人群的增多,,尼木書法理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fā)展,。但會寫字并不意味著就能寫一手好書法。據(jù)調查,,現(xiàn)在尼木縣內(nèi)能寫尼木書法的人越來越少,,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困境。因此,,建立和完善尼木書法學習和培養(yǎng)機制,,使更多的青少年熱愛學習尼木書法,勢在必行,。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