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中,藏族屬于人口眾多,分布地域廣闊的古老民族,。藏族歷史悠久,,豐富的人文寶藏和歷時兩千年的宗教文化,,不但造就了藏族的歷史、文化、信仰和習俗,同時也造就了整個藏民族,。
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內容,。藏族的舞蹈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各類舞蹈分別有著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它既能使人們在盡情歌舞的歡樂中抒發(fā)情感,又能通過它與神靈溝通而得到佑護,。
藏族舞蹈,,從總體上可劃分為民族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兩大類。這兩大類舞蹈都有各自豐富的文化內涵,、優(yōu)美而瀟灑的翩躚舞姿和獨具特色的舞蹈風格及形式,。其中的《羌姆》,則屬于宗教舞蹈類別中最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寺院舞蹈《羌姆》的產生和流傳,,與藏傳佛教的發(fā)生、發(fā)展密不可分,。同時,又由于藏傳佛教中不同派別的存在,,使被人們俗稱為“跳神”舞蹈的《羌姆》,,在舞蹈形式、道具使用以及表演者的裝束等許多方面,,又都有著不同的特點與差異,。
要說起藏傳佛教寺院舞蹈《羌姆》的來源,,就必須追溯到藏傳佛教在西藏得以興起的經(jīng)過。那是在公元7世紀時,,印度高僧蓮花生來到西藏宣傳當時流行于印度的佛教,。然而,西藏當?shù)卦级嗌癯绨莸摹氨拷獭鄙钊肴诵?,對外來宗教采取排斥,、拒絕的態(tài)度。為了能在西藏推行佛教,,聰明的印度高僧蓮花生便采取了將印度佛教與西藏原始苯教相互結合的方法,,既保留了佛教教義、對唯一最高主神如來的崇敬,,又將笨教中的各種神靈收納為護法神,,而符合了藏族對原始多神進行崇拜的心理,至使西藏地區(qū)在唐代誕生了藏傳佛教,。
隨著藏傳佛教的建立,,蓮花生又創(chuàng)建了該教在祭祀禮儀中,采用頭戴各種神祗面具,,吸收大量藏族民間舞蹈成份而編排的程式性舞段,,成為宗教本身和藏民用來驅鬼求神、造福來世,、宣揚佛法天命,、解說因果關系和表演佛經(jīng)故事等祭祀活動中的宗教舞蹈。這種祭祀舞蹈,,被后來藏傳佛教的各個教派所采用,,稱其為《羌姆》。隨著歷史的進展,,藏傳佛教逐漸在除西藏之外的所有藏區(qū),,以及內蒙等地多個民族中逐漸流傳開來。而《羌姆》,,也因地域與民族的不同,,產生出多種稱謂。如蒙族稱其為“查瑪”,,滿族稱其為“跳布扎”,、青海等地又稱作“跳欠”等。
每逢釋迦牟尼的誕辰,、藏歷新年以及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教節(jié)日,,全國各大藏傳佛教寺院,如西藏的哲蚌寺、札什倫布寺,、桑鳶寺,、青海的塔爾寺、甘肅的拉普楞寺,、內蒙的五當召,、北京的雍和宮等,都要舉行盛大的《羌姆》活動,。數(shù)以萬計的信徒為了能親臨祭祀活動,,有的不遠數(shù)百里之遙,提前若干天便攜家?guī)Э趩⒊瘫几案鞔笏略?,以對神靈進行崇拜和求得自己與家人愿望的實現(xiàn),。
《羌姆》中的舞蹈,包括民間“鳥冠虎帶擊鼓”的大型“巫舞”,。舞蹈多由“擬獸舞”和“法器舞”混雜而成,。表演時,沒有歌唱,,氣氛莊嚴,、肅穆,具有很大的威懾力,。
屆時,,在高架于寺院屋頂上的嗩吶、長號,、莽筒,、鼓鈸洪亮而莊嚴的樂曲之中,專門擔任《羌姆》表演的老少喇嘛們,,頭戴各種神,、獸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按照神位的高低順序出場,,以示各路神靈已降臨人間。在震撼人心的祭祀樂曲伴奏下,,這些“鳥冠虎帶”的諸神一邊接受著信徒們的伏地磕拜,,一邊列隊環(huán)繞寺院表演場地,揚手,、提足地旋轉前進,,以此作為整個《羌姆》活動的序幕。
緊接下來的是,,一組組具有專題宗教內容的神祇舞蹈,,如突出顯示神靈無上威力的“法神舞”,、“兇神舞”、“金剛神舞”,,表現(xiàn)地獄中小精靈們相互玩耍、嬉戲的“骷髏舞”,,為人間帶來福祿的“鹿神舞”,,宣揚樂善好施、長命富貴的“壽星舞”,、“仙鶴舞”,,以及表演佛經(jīng)中“舍身飼虎”、“因果報應”等佛經(jīng)故事的舞段,,令人目不暇接,。
在這諸多的神獸舞蹈中,要數(shù)“骷髏舞”和“鹿神舞”最為活潑可愛,、舞蹈性最強,,也最受所有觀看者的喜愛。雖然這兩個舞蹈也是宗教舞蹈,,但卻絲毫沒有宗教桎梏下的肅穆,、陰森感,而是賦予了人們精神上的歡樂,、祥和,,對未來充滿著無限希望。這些內容不同,、舞姿廻異,、面具與服飾制作精細的舞蹈段落,一個個緊密相連,。為了活躍氣氛,,在連續(xù)的節(jié)目間隙,時而還插入由僧侶們進行摔跤,、角斗等表演兼比賽的活動來娛樂民眾,。西藏《羌姆》中的這些舞蹈,與元代在蒙古族所推行藏傳佛教中的祭祀舞蹈《查瑪》型態(tài)基本形式,、表演內容和舉行時間都大體相同,,只是由于民族的差異而在舞蹈動態(tài)、服裝式樣,、作舞時所持法器等方面另具特色,。
《羌姆》活動的最后部分為“驅除惡鬼”。在全部驅魔儀式進行完畢之后,,各路神靈把大,、小鬼怪集中到用酥油和糌粑粉制作的鬼首“朵瑪”身上,,鬼首“朵瑪”便在眾神兵天降的押解和眾多藏民的擁簇下,移置到距寺廟外有一定距離的空地上,,架起柴火焚燒“朵瑪”為灰燼,。至此,完成了使廟宇和民眾驅逐未來一年中所有邪惡,,迎來人間祥和與福順的《羌姆》法事活動,。
“鹿神舞”
羌姆表演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