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初期,,只有十幾歲的諾布旺丹還坐在炕上,,如癡如醉地聽著姑父說唱《格薩爾》。而進入21世紀之后,,諾布旺丹則以學者的身份,,不知疲倦地向海內外讀者介紹著《格薩爾》,提醒人們關注并保護這一古老的文化,。
出生在《格薩爾》史詩流傳地之一的青海貴德縣,,在姑父說唱的《格薩爾》中耳濡目染,跟隨《格薩爾》研究的學科帶頭人降邊嘉措學習,,每年花兩三個月的時間跟蹤調查《格薩爾》傳承人,,諾布旺丹對《格薩爾》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的思考,。
2009年7月30日,,《格薩(斯)爾》史詩傳統(tǒng)進入聯(lián)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格薩(斯)爾》申遺工作辛勞了五年,,身為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的諾布旺丹更忙了,。如果說申遺成功是一個新的里程碑,那么今后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2010年1月5日,,新年伊始,,雪后初晴,記者采訪了諾布旺丹,。他對《格薩爾》充沛的感情,,強烈的使命感能驅走雪后的寒冷。
斯文?赫定之《向西之路》中刊載的格薩爾舊本中的插圖,。次旺仁欽翻拍,,諾布旺丹供圖。
“《格薩爾》,,民族文化的靈感源泉”
看到《格薩(斯)爾》一詞,,會對這括號感興趣。
《格薩爾》不僅是藏族的史詩,,還流傳在中國的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納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更在巴基斯坦的巴爾蒂斯坦,、印度的拉達克,、不丹、蒙古,,俄羅斯的卡爾梅克,、布里亞特共和國等國家和地區(qū)傳播,它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講述著《格薩爾》王降臨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tǒng)一各部,最后回歸天國的英雄業(yè)績,?!案袼範枴奔词恰陡袼_爾》在蒙古族地區(qū)的版本。
《格薩爾》史詩有專門的說唱藝人,,其傳承方式的獨特之處在它的豐富性,,不僅口頭傳授,更有神秘的至今難以用科學解釋的神授,、圓光,、掘藏等等,,如今,諾布旺丹及其同事們又發(fā)現(xiàn)了頓悟和智態(tài)化傳承等形式,。
根據(jù)目前的發(fā)掘和研究,,《格薩爾》王傳共有170多部,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部史詩。如果說《格薩爾》的長度足以讓人重視它的存在,,那么它的內涵更有價值,。
諾布旺丹說“有人把史詩概括為宗教信仰、民族智慧,、地方知識,、母語表達和族群記憶的一個載體,它不僅是口頭文學,,更是一種口頭傳統(tǒng),。口頭傳統(tǒng)是人類最基本的傳播方式和載體?,F(xiàn)在有人崇尚書面文化至上的理念,,認為沒有文字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不識字的人是文盲,,這是不對的?!?/p>
他說,,藏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只是一千三百年,藏民族幾千年來是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把知識體系傳承下來的,,“《格薩爾》是藏族口頭傳統(tǒng)的集大成,。他的傳承價值就在這里?!?/p>
傳承的希望總是在下一代,,當藏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接觸現(xiàn)代文明,有了更多的獲取信息的渠道,,《格薩爾》這一古老的文化對于藏族青年又有什么意義呢,?
諾布旺丹給了令記者信服的回答,“一個民族的消失就像一個物種的消失是非常遺憾的,。民族的文化發(fā)展,,需要保持高純度的母語表達?!陡袼_爾》在藏族母語表達里是一個母體,。沒有這個,藏族的語言要受很多外來語言的干擾。史詩流傳的地區(qū),,語言純潔度往往非常高,。我們申遺的時候有一個欄目就說《格薩爾》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靈感源泉?!?/p>
古老而博大的《格薩爾》就像一座蘊藏豐富的礦山,,供人們挖掘、錘煉,、打磨,,生成更豐富更有活力的精神財富。
西藏那曲格薩爾說唱藝人次仁索南,。降邊嘉措攝,,諾布旺丹供圖。
“《格薩爾》并不是遍地鮮花”
一提到“申遺”,,人們會想到瀕危文化,,但《格薩(斯)爾》史詩傳統(tǒng)并非作為瀕危文化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申請的。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格薩(斯)爾》史詩傳統(tǒng)入選的是《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格薩爾》的確不能算是一種瀕臨消亡的文化傳統(tǒng),。諾布旺丹說西藏大部分牧區(qū)寬廣,且逐水草而居,,很多信息是用藏語廣播傳播,,沒有現(xiàn)代文明的侵襲?!拔覀儼亚嗪9甯实驴h德爾文村命名為《格薩爾》史詩村,,這里人的思維方式仍然在史詩時代,從三四歲小孩到七八十歲老人都會說唱《格薩爾》,。有兩個小姑娘,,20多歲,很漂亮,,一個認為是珠牡的化身,,一個是侍女乃瓊的化身。她們說《格薩爾》凱旋回來的時候在山上迎接,,想起來了,?!?/p>
但是危機是潛在的,正如諾布旺丹所說“《格薩爾》并不是遍地鮮花”,,《格薩爾》的發(fā)展歷史便照見了它的發(fā)展危機,。
“在早年階段,‘每個嶺國人口中,,都有一部《格薩爾》’,,沒有所謂藝人。藏傳佛教特別是格魯派統(tǒng)治青藏高原后,,像水銀一樣無孔不入,,再偏遠的藏區(qū)都是佛教子民,在藏區(qū),,會說唱《格薩爾》的只有少部分人,,于是后來出現(xiàn)了職業(yè)化藝人。現(xiàn)在說西藏有100多名藝人,,相比之下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很多人很高興?!?/p>
諾布旺丹開始邊說邊敲擊桌子,,接下來的話聲音雖柔和,卻擲地般沉重,,“但是我一直在提醒大家,,藝人的出現(xiàn)標志著《格薩爾》走向衰落,而不是上升,。為什么,?這個群體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出現(xiàn),在萎縮,,有些年輕人不喜歡這種娛樂方式,另一方面一些藝人去世了,?!陡袼_爾》的藝人很多是不能傳授的,一個人死了帶走了他的史詩,,多個藝人走了,,帶走了史詩的多個部分,甚至整個史詩,。這是不可挽回的,。”
諾布旺丹從自己跟蹤的幾個傳承人身上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危機,,他不無憂慮地說:“《格薩爾》藝人也需要反思,?!陡袼_爾》是草根文化,有別于精英文化,,用優(yōu)美的語言傳播本土知識?,F(xiàn)在很多藝人有佛教背景,上過寺廟,,越來越神秘化,、書面化,說唱前要經過一套復雜的儀式,,寫的故事一般人看不懂,。他脫離了大眾,脫離了集體的記憶,,開始偏離民間文化應該走的軌道,。這是近幾年出現(xiàn)的一種值得注意的文化勢頭?!?/p>
唐卡:嶺國臣民迎接格薩爾凱旋,。民間畫師仁青2001年作,諾布旺丹供圖,。
格薩爾研究相關的文本資料,。任春生攝,諾布旺丹供圖,。
“活魚是要在水中看的”
中國對《格薩爾》的保護在傳承人,、傳承社區(qū)、學科建設等方面進行了50多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申遺”成功標志著一個新的階段開始了,,《格薩爾》史詩傳統(tǒng)的保護將更科學,、全面而深入。
諾布旺丹告訴我,,2009年12月17日上午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在申遺承諾的基礎上討論了2010年至2015年全國《格薩(斯)爾》工作規(guī)劃方案。
從這個規(guī)劃方案里可以看到幾項切實的行動,。包括建立藝人檔案數(shù)據(jù)庫,,建立展區(qū)等有形文化載體,加強學科建設,,將《格薩爾》的保護納入當?shù)卣畤窠洕?guī)劃之中等等,。保護《格薩爾》史詩傳統(tǒng)的關鍵是建立史詩的傳承社區(qū),、傳承人、政府,、研究機構,、社會組織等各種力量協(xié)同行動的長效機制。
而在這所有的行動中,,諾布旺丹認為最重要的是保護《格薩爾》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正所謂“活魚要在水里看”。
“《格薩爾》幾千年連綿不斷,,根在哪兒,?就是它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我們現(xiàn)在看到99%的藝人來自于藏文化非常完整,、現(xiàn)代文明沒有觸及到的地方,,這些藝人都目不識丁。藏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給予他們很多靈感,?!敝Z布旺丹說著交叉手躺向沙發(fā)向上看,“夏天在草地上看到白云,,瞬時間千變萬化的天氣,,你完全可以想象出一個戰(zhàn)爭,人類背后神的世界,,人可以跟神交流,,神可以跟地下一個神靈有瓜葛?!?/p>
在《格薩爾》的保護工作中,,曾把《格薩爾》傳承人從牧區(qū)接到城市,結果他們的靈感漸漸枯竭,,甚至不再說唱,。這是研究工作中的沉痛教訓。
“藝人必須就地保護,。去年開始我們在《格薩爾》流傳地區(qū)專門建立了文化之鄉(xiāng),,命名了史詩村,有重點有計劃有目的地保護,。在史詩村做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要以保護史詩的利弊來衡量。但現(xiàn)在有一個尷尬,,不能要求史詩村的民眾永遠不享受現(xiàn)代化的成果吧,,這是現(xiàn)在要解決的課題。但是第一步是把這個地方保護起來,?!?/p>
《格薩爾》是大眾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具有很強的吸收能力和生命力。如今,,在電視,、電影、動漫,、游戲,、歌舞劇等不同的現(xiàn)代傳播方式的舞臺上,都已經或將要看到《格薩爾》的身姿,。對此,,欣喜有,憂慮也有,。
卡察扎巴抄寫的《格薩爾》,。 楊恩洪攝,,諾布旺丹供圖
“這是好現(xiàn)象,充分展現(xiàn)了《格薩爾》的輻射性和開放性,,我們稱這些為《格薩爾》亞文化,。《格薩爾》是一種古老的文化,,跟現(xiàn)在的傳播手段,、技術結合起來,快捷且容易接受,,不失為一個好的途徑,。一方面加強了大眾對《格薩爾》的關注,一方面給民眾帶來切實的好處,。
最主要是把原生態(tài)文化環(huán)境保護好,,有了這個根,就像噴泉一樣,,水源源不斷流出來,。水里頭摻果汁啊什么,精加工深加工,,都沒有影響,。源頭保護好,枝繁葉茂,,越大越好,。”
新形式的發(fā)展,。反過來可以增強藏族本身特別是年輕人的認同感,,“像阿來的小說,,是一種新的演繹,我跟阿來說,,如果說原來只有5%的人知道《格薩爾》,,你的書出來以后,至少有20%的人知道了,。加上阿來做了大量案頭工作,,去田野調查了很長時間,他書里《格薩爾》的來源,,名字怎么起的最具體的一些方面,,不是瞎說的,非常嚴謹,?!?/p>
阿來的嚴謹和成功對于《格薩爾》在當代的發(fā)展,不失為一個好的借鑒,,即把古老與現(xiàn)代結合時,,多一份敬重,多一份嚴謹,。
“申遺是一個里程碑,,一個很好的契機?!陡袼_爾》是國家辛辛苦苦半個世紀立起來的文化品牌,,應該保護,特別要加強相關版權的管理,。另一個還要考慮文化的傳播有沒有好處,。不要說什么樣的以《格薩爾》命名的活動、商品都是可以做的,?!陡袼_爾》已經走向世界,是世界的文化遺產,,要謹格管理,。”
《格薩(斯)爾》史詩傳統(tǒng)保護的道路已經鋪就,,申遺成功后,,這條路上將有掌聲,有鮮花,,也將有荊棘和坎坷,,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政府和研究機構以及民間都將把這個跨世紀文化工程踏踏實實地持續(xù)下去,。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