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諧”流傳于日喀則西部地區(qū)的聶拉木縣布菜鄉(xiāng),、乃龍鄉(xiāng),,定日縣協(xié)嘎鄉(xiāng)措果村,、向巴村,薩嘎縣定嘎鄉(xiāng),,夏如鄉(xiāng)拉呀村等地。它舞步穩(wěn)健,,舞姿粗獷,,音調高昂,,鼓點流暢,在后藏地區(qū)頗為盛行,。
“甲”解釋為戰(zhàn)勝,,“諧”意為歌,“甲諧”即“戰(zhàn)勝之歌”,。相傳在西藏的歷史上曾發(fā)生過尼藏戰(zhàn)役,,當時尼泊爾派兵侵入聶拉木和吉隆一帶,后來侵犯了整個后藏地區(qū),。這時布榮地區(qū)有一位貴族,,叫布榮西尼,他率領藏軍,,向尼泊爾侵略者進行了英勇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保衛(wèi)了家鄉(xiāng)。人們?yōu)閼c祝這一勝利,,表演了甲諧這一民間舞蹈,。其中有“赤諧”,即“刀歌”,,領舞者右手執(zhí)長刀,,左手提著一只牛腿,眾舞者手執(zhí)長刀和羊腿等,,顯示出后藏人民英勇殺敵的氣概,。聶拉木縣乃龍鄉(xiāng)一帶的傳說與此不同,他們解釋“甲”為漢族,,“甲諧”意為“文成公主之歌”,。相傳早在吐蕃王朝,松贊于布為文成公主進藏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在慶典上表演了甲諧,。男演員們打扮為武師,表示保衛(wèi)文成公主,;女演員手執(zhí)“達達”(彩箭),,表示為文成公主招財迎福。于是甲諧被當?shù)厝藗円暈椤拔某晒髦琛?。定日縣一帶人們認為“甲”是法王,,“甲諧”即“法王之歌”。
甲諧的表演時間及順序:薩嘎縣定嘎鄉(xiāng)的甲諧表演隊和夏如鄉(xiāng)拉呀村的甲諧表演隊,,過去都在每年藏歷新年到來之際表演,;聶拉木縣布榮鄉(xiāng)的甲諧表演隊,過去除了在當?shù)貍鹘y(tǒng)節(jié)日表演外,,每當布榮“扎倉”(寺廟)的高僧喇嘛講經時,,也在扎倉院內表演,。莎嘎縣乃龍鄉(xiāng)的甲諧表演隊,過去主要以支差的方式來進行表演,。定日縣一帶的甲諧表演隊,,過去除了在定日曲德寺每年上師換屆時慶祝表演外,還要在當?shù)厝罕娕e行喜慶活動時進行小型的表演,。
甲諧的表演特征:男女相同,,只是男性動作幅度大,具有后藏男性檁悍和自豪的性格,;女子動作幅度小,,表現(xiàn)出后藏婦女純樸典雅的風韻。氣勢勃勃的舞蹈韻律是甲諧的一大特點,。這種特征與它的服飾道具直接有關,。“搖頭”,、“甩頭”等動作顯示頭戴大黃圓帽的風度,;“擺肩”、“擰腰”動作是顯示身上所穿古代服飾和佩戴的珍貴裝飾的威風和大方,;“八字踏步”,、“四步一點”等舞步,突出下身所穿黑色大裙的順勢飄蕩,;“雙擺手”,、“行禮手”、“單托繞手”等動作,,則顯示出手上所戴裝飾和道具的姿態(tài),。整個表演上身基本前俯,雙膝屈伸,,注重整個舞姿的力度和氣勢,,當?shù)孛耖g流傳這樣的說法:“慢板舞蹈像海里的浪潮雄偉寬闊,快板舞蹈像大地燃燒般激蕩熱烈,,站著像老虎般威武,,走著像牦牛般健壯,跳著像雄鷹展翅般自豪,,轉著像河水旋渦般旋轉,,舞步點子像打雷般震動”。只要掌握了這些內在動律的含義,,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它的獨特的舞姿韻律和特征。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