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生芳在窯洞磚房前向記者講述過去的故事。才貢加 攝
8月2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原西藏自治區(qū)駐格爾木汽車修配廠的一排排窯洞前,,一位老人走走停停,時而摸摸堅實的墻體,,時而推開已沒有玻璃的窗戶,。
老人名叫景生芳,是原西藏交通廳駐格爾木運輸總公司運輸總站雁石坪站退休職工,。如今身體硬朗的他,,每天都要在居住的小區(qū)周邊走上幾公里,雖說格爾木已是高樓林立,、花海溪流,、四季分明,但老人最惦念的還是眼前這一排排上世紀50年代的窯洞磚房,。“這些拱頂窯洞式的磚房是當時慕生忠將軍帶人設(shè)計建造的,。只要這些老磚房還在,,我的青春就在?!崩先擞|景生情,。
1959年,景生芳從陜西榆林來到格爾木,,一年后他進了農(nóng)場開墾土地,,種下蘿卜、白菜,、土豆,、青菜。為了菜地不被風沙吞噬,,他給每一塊菜地壘上了土墻子,,在農(nóng)場的3年時間里,,他不僅學會了種地,還會給菜地防風抗沙,。
后來,,景生芳被分派到西藏自治區(qū)那曲市安多縣雁石坪鎮(zhèn)運輸站,一干就是20年,?!斑\輸站是為過往司機提供吃住的地方,相當于高速公路的服務(wù)站,,不過條件要簡陋得多,。”他回憶起當年在雁石坪的生活,。
雁石坪鎮(zhèn)是沿青藏公路由青海進入西藏的第一鎮(zhèn),,平均海拔4721米、年平均氣溫零下4攝氏度,,氧氣含量僅是其他城市的50%左右,。
關(guān)于雁石坪的來歷,一個有趣的傳說是:因為氣候惡劣,,大雁從這里飛過時,,被凍成冰塊掉下來,砸成一小塊平地,,所以叫雁石坪,。
景生芳在運輸站擔任炊事班班長,每天帶著二三十名炊事員做飯,,保障過往司機吃飯住宿,。在運輸站工作20年的他,見證了青藏公路沿途修路方式的變化,。早期修路要在路上鋪砂面石,,因為沒有機械,主要靠人力肩挑背馱,,將石料運到路上,,一錘一錘敲打成顆粒狀后,再用木輪車拉到各路段用于養(yǎng)路,。一個道班十公里,,平整路面時,大家給毛驢套上四個輪子,,將長長的板子綁在兩個輪子上,,趕著毛驢來回在路上走,把路面刮平,。
“在高海拔地區(qū)長時間彎著腰,,拿著錘子一點點敲打碎石,,真不容易啊,!”景生芳感慨,,到了上世紀70年代運送石料就有了手扶拖拉機,再到20世紀末,,小型機械化養(yǎng)路工具開始服務(wù)于公路硬化和養(yǎng)護,。
不僅如此,讓景生芳印象深刻的還有過往車輛的變化,。從20世紀70年代的大解放到80年代的東風,,再到90年代的日產(chǎn)五十鈴。他說:“西藏駐格爾木辦事處最早有50多輛五十鈴,,后來增加到100多輛。那個時候,,還有從捷克引進的小依發(fā)和蘇聯(lián)制造的卡瑪斯,,都是大卡車?!?/p>
景生芳看來,,雖然運輸隊和道班的工人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場上的沖鋒陷陣和血與火的洗禮,但高寒缺氧,、生活的艱苦和寂寞,,同樣是擺在他們面前的艱巨挑戰(zhàn),他們也是英雄,。
有一次,,一輛解放車不慎跌入距離運輸站不到2公里的河流里,剛要做飯的景生芳趕忙召集同事趕往事發(fā)點,。雖是夏季,,但雁石坪的河水依然刺骨,面對落水人的呼救,,大家義無反顧跳進水里救人,。當時傷勢最嚴重的管線兵的腿脛骨刺穿皮肉露在外面,鮮血染紅了周圍冰涼的河水,。
景生芳和同事把落水的人一個個抬回運輸站悉心照顧,,并聯(lián)系傷者所在單位,及時將傷員送往格爾木市救治,。類似這樣的救助,,還有很多次,車陷在泥地里,,他帶人去推車,;大雪封路,,他和大伙兒便給堵在路上的旅客免費發(fā)饅頭……
站在一排窯洞磚房前,景生芳感慨:“看著老磚房如同看到自己的青春,,雖說青春已逝,,但是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從修筑到暢通的幾十年間,所形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jié)’的‘兩路’精神,一直在激勵著一代代人攻堅克難,、奮勇拼搏,。”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wù)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